入梅以來,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發生多次強降雨,局地降雨量超歷史極值、多座水庫超汛限水位、道路沖斷山體塌方……面對來勢洶洶的洪澇災害,當地幹部群眾積極應對,在水庫壩頂、指揮中心、清障現場,留下一個個晝夜奔忙的生動剪影。
連日來,在歙縣徽城鎮、坑口鄉、森村鄉等地,總能看見三個忙忙碌碌的身影。他們是奮戰在防汛救災一線的祖孫三代:爺爺許玉生、父親許小建和的兒子許仁藝。6月27日,在歙縣一處救援物資存放點,記者見到了正在幫忙搬運救援貨物的三人。
爺爺71歲 孫子15歲
人群中,許仁藝仍是稚氣未脫的一張臉,今年15歲的他剛剛結束中考。父親徐小建是就田村的黨支部委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而爺爺許玉生今年已經71歲,是一名有着20年黨齡的老黨員。三代人,不同的身份,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助力家鄉渡過難關。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又是共產黨員,對洪災有一定的救援知識,肯定要衝在一線」,自20日起,徐小建就忙碌在抗洪救災一線,「多干點,老百姓就少損失一點」是徐小建最常說的一句話。
從「晨光熹微」到「夜闌人靜」,疏散群眾、轉移物資,參與救援,連續作戰三天,徐小建幾乎沒怎麼合眼。
6月22日,看到防汛形勢吃緊,爺爺許玉生主動提出要加入防汛救災隊伍。許玉生告訴記者,「家裡人考慮到我年紀大了,不想讓我來,但我想多一個人總歸力量會大一點,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把這個難關度過去。」
很快,心疼爺爺和父親的許仁藝也加入進來,累活主動干,重活搶着干。
馬不停蹄 從縣城到鄉鎮
6月22日,祖孫三人參與了歙縣富資小區的清淤,25日一早趕赴歙縣坑口鄉參與河壩清淤,連續作業時長超過7小時,26日聽聞歙縣森村鄉急需物資,祖孫三人又馬不停蹄地參與到物資運送中。
早上8點出發,四五十斤的物資,靠肩挑背扛,冒雨徒步來回近10公里。「大家都付出了很多,能幫助到受災的人,我覺得這一切非常非常值得。」面對來日來的辛苦,許仁藝淡淡地回應。
50後、70後、00後,祖孫三代用對故土的熱愛,共同譜寫了一曲齊心抗洪的佳話。這也是眾多參加防汛抗洪的普通人的縮影。
據統計,自20日以來,歙縣共有超8000名黨員群眾行動在防汛一線,用堅定的意志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築起了沖不垮的「堤壩」,守護了「沖不散」的家園。(記者 吳敏 通訊員 顧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