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從豐富傳承形式、拓展傳承陣地、強化傳承保障三方面着手,深入實施非遺進校園工程,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縣内各學校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激活非遺生命力,讓非遺在青少年群體中得到更好地保護與傳承。通過建立非遺傳習所,開設非遺課程,邀請非遺傳承人傳授非遺知識等多形式,大力培養學生藝術才能,全力打造文化藝術特色學校。
梓潼黎雅小學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在推動非遺進校園活動中,學校開設了非遺課程,並藉助學校鄉村少年宮,開展日常學習與傳承,做到傳承常態化。連日來,在該校舉行的竹編作品展示活動,吸引了很多學生前去觀看。據介紹,梓潼竹編已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黎雅小學從該校幼兒園開始,就將竹編技藝學習列入學校傳承非遺的一項重要內容,聘請本地民間竹編藝人擔任校外輔導員進行技術指導。「通過學習竹編技藝,讓我感受到傳統非遺的魅力。竹編編織非常困難,但也很有樂趣。今天我編織了一個簡單的小竹簍,很有成就感,我非常喜歡竹編這們藝術,它給我帶來了快樂。」黎雅小學學生石浩宇分享道。
而在黎雅小學校園藝術節上,非遺「黎雅鹽包蛋」、「跳繩」、「竹編」、「高蹺」、「獅燈」分別以情景劇、舞蹈表演等形式進行演出,讓師生們更是近距離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們進行想像與創造,讓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會斷代,而且能夠得到更好的弘揚和傳承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藝術細胞,讓他們獲取更多知識。」黎雅小學校長謝艷表示。
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涵養民族精神,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價值理念、道德規範、藝術傳統,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截止目前,梓潼已挖掘出極具地方特色、魅力獨特的,包括中國國家、省、市、縣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0個,建立了 「洞經古樂傳習所」、「馬鳴陽戲傳習所」、「大新花燈傳習所」等非遺傳承基地5個,擁有非遺傳承人49名。(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林忠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