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安徽省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通氣會。據了解,該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合肥實際,圍繞數字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求,積極推動生態環境智慧治理,搭建生態環境四大智慧管理體系,提升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合肥篇章。
實時實景 搭建數字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合肥市生態環境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運用物聯網技術構建相對完善的天地空一體化立體生態環境監測網,充分發揮「電子哨兵」技術支撐作用。
一是水環境方面。建成水環境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點178個,覆蓋全市主要河流、湖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建成27個國省控站點, 151個市控水質自動監測站點,覆蓋全市主要河流、湖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已形成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的地表水水質監測體系;在環巢湖重點河流設置283個視頻監控點,環巢湖設置43個視頻監控點位,並將衛星遙感技術與水華遙感監測、黑臭水體監測等場景相結合,提供決策技術支撐。
二是大氣環境方面。目前全市大氣環境已建成22個空氣質素自動監測標準站、133個大氣小型標準站,22個固定式機動車排氣遙感監測點,20路機動車黑煙車抓拍點,226個秸稈禁燒高空遠程視頻監控點,重型柴油車OBD遠程在線監控4100餘台套,以及衛星遙感圖像應用於臭氧層監測、秸稈焚燒、大氣氣溶膠監測等場景。
三是聲環境方面。正在建設噪聲自動監測系統,點位數量20個。
四是輻射環境方面,在全省率先建成放射源在線安全監測監控系統,搭建放射源在線監管平台,包含37套輻射劑量在線監測設備,覆蓋市生態環境局審批和監管的24家重點核技術應用單位,實現254枚Ⅳ、Ⅴ類放射源在線監測。
五是污染源自動監控方面。目前安裝聯網污染源監控企業490家,排口860個,設備數2120台套,同時在企業重點部位安裝視頻監控系統並聯網。
聯通聯動 搭建生態環境大數據資源管理體系
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資源管理中心,實現所有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接入」、監控畫面「一屏集成」。目前,接入局內各類生態環境信息系統近40個,對接巢湖管理局、城鄉建設局、水務局等部門共享數據,總接入量達21億條,做到海量、多源、異構的環境數據縱橫貫通。
依託生態環境大數據云平台,實時接入污染物數據及視頻監控數據,配備科技化終端設備,構建以自動監控為主的非現場智慧監管服務體系,實現對污染物排放情況實時監管,切實做到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有效打擊企業違法行為,創新執法手段、提升執法效能。
智慧智能 搭建生態環境智慧化管理應用體系
建立巢湖水環境智能決策模型體系。基於巢湖流域、河道和湖體特徵,建立水環境智能決策模型體系,利用數碼技術實現河道遠期水質改善的減排場景預測模擬以及突發性污染事件模擬,對斷面水質、污染負荷進行綜合預測,對斷面監測異常情況、污染事件進行溯源分析,實現水質智能實時監控和預警。2022年開展巢湖流域水環境智能管理決策研究,課題獲中央網信辦、生態環境部2022年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選題三等獎。
構建「慧」治藻應用場景。以提高藍藻監測預警水平為核心,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等技術,匯聚整合多部門各類數據,運用水環境大數據平台構建「慧」治藻應用場景,實現對巢湖藍藻水華的預警預報,精準管控其變化趨勢。該場景入選2023年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生態文明分論壇優秀案例。
構建「天地空」一體化大氣環境計算模型體系。建設「天地空」一體化大氣污染管控平台將成為全市生態環境智慧治理又一重要支撐。通過建設人工智能預報模型、污染特徵分析模型、機動車排放業務指標模型、大氣環境評價分析模型,對全市大氣質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提升大氣污染防控預警能力,推進大氣環境精細化管理。
高速高效 搭建駕駛艙全景決策體系
建設完善「合肥市生態環境駕駛艙」,利用數據分析技術,結構化呈現重點業務工作和緊急協同事項,制定、發布工作命令,調度、推進工作進度,反饋、展示工作成果。以加強全面領導、總攬協調各方、服務全局決策為主線,運用系統觀念、系統方法和數碼化手段對生態環境工作進行「疱丁解牛」,可視化呈現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水氣土污染防治、環境行政執法等生態環境重點領域核心業務,反映各領域各部門整體工作進展情況,看形勢、找差距,增強創先爭優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全局工作場景「一圖掌控」、任務「一數全明」、執行「一貫到底」、監督「一覽無餘」。(記者 孫軍)
頂圖:合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雙招雙引」工作成果,「數字合肥 智慧環保」建設情況新聞通氣會在合肥市生態環境局會議室舉行。(孫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