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象徵、東西方文明互鑒的典範。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被稱為「沙漠裡的美術博物館」。10月17日,「大美華彩·敦煌壁畫臨摹作品高校美育展河西學院站」在絲綢之路古城張掖市的河西學院敦煌文化傳承創新中心開幕。河西學院黨委書記梁兆光出席並宣布展覽開幕,黨委副書記強梅主持開幕式。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舞蹈畢業生應邀表演了精彩的敦煌舞,讓師生感受到絲路文化的藝術氛圍。項目主持人田衛戈介紹展覽情況,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許元代表嘉賓致辭。
展覽期間,河西學院美術學院學生將自己的敦煌藝術主題作品進行了互動展出,除壁畫臨摹與創作作品外還有泥板畫、敦煌文創等形式,多樣化展示了敦煌藝術的絢麗多彩和豐富內涵。同時,項目組與甘肅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河西學院美術學院、張掖市文廣旅遊局、文聯、美協、文保所、大佛寺文研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召開了「敦煌藝術美育學術研討會」,大家就敦煌壁畫臨摹、高等教育中的敦煌文化傳承以及絲綢之路藝術教育及美育活動開展等內容進行了熱烈討論,與會人員也對此次展覽及活動開展給予了好評。 活動還特邀敦煌研究院韓衛盟作專題講座。
授課現場
敦煌藝術對於華夏文明的傳承與創新有着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敦煌石窟壁畫規模巨大,技藝精湛,內容豐富多彩。敦煌壁畫是珍貴的歷史遺存,是用畫筆記錄的歷史,是集大成、多學科的綜合藝術,素有「牆上博物館」的美譽。但石窟壁畫存在的方式是極為脆弱的,正隨着時間而消損。因此,壁畫臨摹是一種保護傳統的手段,也是傳承文化、延續歷史的重要方式。為了更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敦煌石窟資源的人文教育功能,推動高校學生美育工作,提升敦煌文化介入美育教學的實踐水平,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下,由西北師範大學項目組主辦的展覽活動將大學生的敦煌壁畫臨摹作品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偏遠的地方高校進行巡迴展出,通過跨越千年、穿越千里的展覽交流系列活動,弘揚和傳播敦煌壁畫這一民族藝術經典。截止2023年9月,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大美華彩·敦煌壁畫臨摹作品高校美育展》在寧夏大學、隴東學院、南通大學、洛陽師院、河北美院展出,圓滿完成了預定申報的展覽計劃。
項目展覽以「大美華彩」為主題詞,以大學生的臨摹作品作為主體內容,與各個大學的學生親密互動,激勵同代人合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臨摹」走出教室、走出教學,成為體驗傳統文化內在精神的手段,成為追尋千年文脈的形式。同時,結合每一場展覽的導覽講解、壁畫臨摹體驗、學術講座和研討會等配套活動,增加了參觀者的參與性,讓大學生們深刻理解敦煌藝術的魅力,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展覽的外延效應得到充分發揮。據不完全統計,六所學校中外大學生和周邊院校學生、部分大中小學生、各藝術機構、團體及其他人群有四萬多人參觀了展覽,約千餘人參加了展覽的各項配套活動。
作品展示
據了解,近三年來項目組克服了因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與各個高校密切合作,行走數千公里,共同組織參觀、交流、互動等系列活動傳播敦煌文化,弘揚莫高精神,展覽達到了預期目標,優質完成了工作內容,獲得了良好評價和效應。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甘肅省文旅廳及各省(區)文化管理部門給予項目組具體工作指導,敦煌學院部分骨幹教師、畢業生及在校學生、藝術田研究生團隊參與了項目推進工作,各校院給予項目實施提供支持。
在寧夏大學展覽時,項目主持人田衛戈對展覽創意解讀說,為了營造石窟文化氛圍,我們把寧夏大學美術館營造成了一座「千佛洞」。同時在這裡懸掛了一幅巨大的莫高窟九層樓圖片,我要說明的是,這就是「昨天的莫高窟」——是昨天在莫高窟前拍攝的,我想用這張圖來證明我們離莫高窟很近而不是很遠——昨天是歷史,也是今天回望的燦爛輝煌。這座莫高窟的九層樓,昭示着我們對敦煌藝術、對傳統文化的嚮往,聚合了民族精神的象徵,更是我們共同文化認同的標誌。
在河北美院展覽時,甘肅省文旅廳藝術處處長張林濤表示,本次由西北師範大學項目作為申報主題的展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呈現了這些來自大學生臨摹敦煌壁畫的優秀作品,同時還賦予了展覽講解、研討、體驗等,不僅為大學美術教育展示了資源優勢,也為社會美育提供了樣板。他說,這次展覽來河北交流,也為今後的高校藝術教學合作搭建了平台,對我們傳承傳統文化、弘揚優秀文化的精神價值都具有積極意義。
每一場展覽期間,項目組都要舉辦「臨摹體驗」活動。在河北美院展覽現場,來自孟加拉國的攝影專業的留學生明城(化名)在現場看到了來自中亞地區的藝術造像時說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不可思議的敦煌的藝術了不起,敦煌藝術是一種世界性的藝術。」來自巴基斯坦的JASON和ALEX是剛來到中國求學不到一周,漢語還很生疏,但卻對敦煌的藝術非常着迷,努力地理解着臨摹的意義。留學生JIA XIN也努力地用畫筆描繪着她喜歡的泥板畫,他們都對這樣的體驗形式感到非常開心。(記者 陳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