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湯郎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加快推動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民族文化融合發展和民族優勢互補為抓手,着力在組織機構、宣傳學習、社會治理、產業發展等方面下功夫,全面營造和諧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以「黨建+」模式精心培育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根莖更壯,民族團結進步之「畫」底色更亮。
「黨建+人才培育」植民族團結進步「沃土」
民族團結進步始終是湯郎鄉黨委政府永恆的執政課題,按照黨委書記負總責,設立創建工作辦公室,專人負責民族工作,建立「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領域全覆蓋工作體系。
湯郎鄉注重培養鄉村兩級少數民族幹部,其中:鄉黨政班子少數民族佔50%,少數民族職工佔34%,村「兩委」少數民族佔58.7%;提升村「兩委」幹部學歷,大專及以上學歷佔43.1%;充實後備人才,村級組織「大崗位制」吸納25名35歲以下「歸雁」「雛雁」回村任職,35歲以下村幹部佔47.2%,鄉村兩級少數民族隊伍建設形成梯次,後備人才呈現年輕多元新氣象,民族團結進步人才「沃土」更加厚實。
祿勸縣湯郎鄉樹牢「文化自信」理念,用活現有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其中的價值內涵,做好「非遺」保護與傳承
「黨建+陣地建設」播民族團結進步「良種」
湯郎鄉藉助脫貧攻堅歷史機遇,努力提高黨組織陣地建設質量。加強村級綜合樓改造,9個村級黨組織按照400平方米以上、90個村民小組按照80平方米以上統一標準新建以黨員活動室和便民服務及民族文化小廣場為一體的黨基層陣地,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宣傳到村到組努力提高黨組織陣地建設質量。
着力發揮陣地作用,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使黨建陣地真正成為黨員幹部聯繫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主陣地,讓各族人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的思想和行動自覺更加堅定。
「黨建+文化宣傳」綻民族團結進步「新芽」
祿勸縣湯郎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把民族團結進步文化宣傳教育貫穿於創建活動全過程。
充分利用村、組活動場所、公路擋牆、滾動LED屏、宣傳展板、「村村響」等現有資源做好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宣傳,大力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惠農政策、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等重點內容的宣傳教育工作。
深入開展民族宗教知識及政策法規進村組、進機關、進校園、進課堂活動,把民族團結示範區創建活動融入到各個領域之中,營造全鄉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的良好氛圍,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穩步推進民族團結示範區創建。樹牢「文化自信」理念,用活現有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其中的價值內涵,做好「非遺」保護與傳承,傳承與發揚民族文化,組建民族文藝隊,護好「非遺」傳承人,人民群眾內心對民族文化和美好生活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更加強烈。
祿勸縣湯郎鄉以黨建為抓手引領產業發展,將民族團結進步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
「黨建+社會治理」開民族團結進步「常花」
祿勸縣湯郎鄉通過打造全鏈式黨建引領服務模式,激活黨建工作神經末梢。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隊伍10支,開展「文明村」「文明戶」「五好家庭」等創建評比活動。建設鄉村振興精品示範村建設,推進廁所改革,常態化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強化綜合環境整治,提升人居環境,不斷提升鄉村風貌。
依託「鄉黨委——村黨總支——黨小組長——黨員」實體平台、熱線平台、網絡平台、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為基礎的「四縱五橫」矛盾糾紛調解網絡,確保人民調解工作「不打烊」、服務「不斷檔」,建立「需求格中收、問題格中辦、結果格中評」責任體系,樹立「媽媽嘴+鐵腳板」責任意識,切實將矛盾糾紛抓早、抓小、抓苗頭,着力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源頭性、基礎性問題,真正把矛盾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持續推進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民族團結進步開「常花」。
「黨建+產業發展」結民族團結進步「碩果」
湯郎鄉立足「一地三鄉」發展定位,堅持「兩帶串聯」發展思路,以黨建為抓手引領產業發展,將民族團結進步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量身打造「產業同質聯營」方式。
探索推行產業聯合,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積極打造「6個千畝」(蜂糖李1160畝、軟籽石榴1230畝、芒果1420畝、高粱4500畝、萬壽菊4500畝、熱帶特色花卉1000畝)、「3個百畝」(臍橙400畝、芭蕉300畝、林下中草藥500畝)產業示範點,主動融入祿勸縣「一核、兩帶、三區、四極」高質量空間發展格局。持續放大「黨建+」效應,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帶動模範作用,引導廣大黨員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工作,不斷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活力。(李艷娟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湯郎鄉人民政府供圖)
頂圖:祿勸縣湯郎鄉以「黨建+」模式精心培育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根莖更壯,民族團結進步之「畫」底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