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改革開放為中國文化藝術創新注入強大活力,一派生機蓬勃。席捲中國美術界的現代美術運動思潮也激情澎湃地衝擊着景德鎮陶瓷藝術,諸多的瓷藝家在這樣一股浩蕩春風中,揮灑岀自己對於大地重生的生命渴望,並用手中的畫筆傳達着這一時代氣息。這一時期也是景德鎮藝術陶瓷走岀國門的時期,西方的許多國家和民間館藏機構以及港澳台同胞都派員來景德鎮或「廣交會」、「香港」收購藝術陶瓷。
據澳門85歲收藏家劉先生介紹,古彩梅瓶就是1983年第53屆廣交會景德鎮陶瓷進出口公司組織的的展覽作品之一,其當年用外匯券購買。藝術瓷廠選中能上廣交會的展覽瓷,都是當年藝術瓷廠的藝術精品力作,對外展示中國的國家形象和工業實力,既傳播了中國燦爛的陶瓷文化,讓世界認識了中國的瓷器,同時也再次讓世界了解了瓷都景德鎮。採購時需要外匯券,比當年晚清官窯瓷器貴很多。
決定一件藝術品的價值是其背後的文化內涵。紅腹錦雞為我國特有之物種,傳說中鳳凰的原型之一便是紅腹錦雞。其不僅是高貴典雅的象徵,更乃「全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載:「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錦雞所具此五德,乃古人所推崇君子之德,由此體現中國花鳥畫的人文寓意。
宋徽宗傳世《芙蓉錦雞圖》中題跋「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正是取此五德瑞應之美意,流露出宋徽宗對安逸高貴之品格的讚許和他對大臣要有比德舉賢之意。
紅腹錦雞不僅外觀華麗,寓意也十分祥瑞。過去古人將紅腹錦雞當作天上的「天雞星」的化身,只要紅腹錦雞出現,國家就會有重大喜事發生,甚至會舉辦大赦儀式。
筆者查閱了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的《百年黨史——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一書和其他黨史檔案,在中國共產黨1980年大事記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回顧和記憶。
此瓶,是80年代陶瓷文化藝術創新中,以造化制新圖,謳歌新生活,創作新經典的代表作之一。其瓶高47厘米,口徑9.5厘米,足徑14.5厘米,從瓶口沿到瓶圈足,共十一道紋飾,瓶口沿飾以金邊,繪有珍珠粒,如意紋雲頭紋、內繪花卉並有金彩等,地皮包括沙地、珍珠地,尤其是用黑色勾勒輪廓和點染局部,起到良好裝飾點綴作用,烘托手法新穎,使之收到中國水墨畫的藝術效果。白底,窄足處理利落,底款用篆書字體,「大清康熙年制」有框三行六字紅款手寫款識,且透岀金石韻味。
全手胎,造型借鑑宋代梅瓶形制,小口,厚唇,短勁,豐肩,上腹弧鼓至內收,圈足。造型平穩、挺拔、渾厚、宏大,胎質潔白堅實,古彩色料中有琺瑯彩成分,釉面瑩潤肥厚,氣韻高貴;本瓶填彩均勻不厚重,發色瑩亮,古大綠、淡大綠、古苦綠、古黃、礬紅、黑彩、金彩等在釉面上都得以充分表達;綠如翡翠,紅如丹赤,色彩層次關係清晰而豐富,枝葉設色輕鬆自然,裝飾效果柔和不生硬,表達岀欣欣向榮的新氣象,應是藝術瓷廠美研室名師歐陽旭禮填彩。既有工藝細膩而繁複的圖案,也有工整細膩而簡潔清麗的花紋,使五彩的精美程度達到很高的境地。該瓶器身繪通景畫,富有「滿」的特點,使人從任何角度都能欣賞到陶瓷裝飾圖案。該作品在創作中力避滿而呆的通病,講究主題紋飾與次要紋飾的交錯視托,使作品疏密虛實閉合有序。
縱觀本瓶,主畫面描繪了「錦雞閒庭」和牡丹挺拔葉杆。瓶腹雌雄兩尾錦雞閒庭信步於花草山林之間,俯首相依。雌鳥沉着收斂,體態優雅,受蝴蝶的吸引而與其交流,有種呼之欲出,形神兼備的藝術特點。雄鳥則氣宇非凡,黃金的點 染使其顯得分量感很重,與葉子的薄感形成對比,其胸背腰腹有金彩並紅藍相間,如同黃金與火焰一般靈動耀眼,圖中羽毛黃金點染細膩妍媚,長尾都被刻畫的淋漓盡致,精工細描的特點。牡丹將春天的花冠、夏天的葉子、秋天的大枝杆齊聚,筆法輕鬆,枝葉轉折靈活,穿插多變,明暗向背關係清晰,5朵牡丹花盛開,幾枝玉蘭花競相開放,恣態婀娜,5支蝴蝶飛舞於花叢間,令畫面呈向上伸展之勢,蘊含着豐衣足食、幸福常在的美好願望,寓意吉祥,華貴逼人。整幅畫面構圖佈局吸收了國畫章法和粉彩、鬥彩的繪畫手法,虛實相生,錯落有致;作品上有民族氣派和傳統特色,表現手法上極富工藝性與裝飾性,色彩和線條的運用吸收了傳統古彩的長處,色調亮麗雅致,筆法嫻熟,線條挺拔,盡可領略「五德齊備,四時皆喜」深刻含意,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表露岀一種時代寫照。
此瓶,左下腳藏石鈐印:歐陽文平畫款。歐陽文平是新中國古彩三傑之一歐陽光的兒子,爺爺是藝術瓷廠美研室名師歐陽旭禮,在美研所跟隨父習畫古彩,跟爺爺學填彩,學習繪畫理論,得其真傳,不求聞達,不受追名逐利,因而絕少喧譁,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 ,通過一件件作品深刻地揭示着一內在規律,其作品往往不同凡響,設計理念新奇,構思巧妙,作品內容多為優秀傳統文化題材十分豐富。
該作品始終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堅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無論從造型、佈局、用筆乃至題材、意境都更顯裝飾性和意蘊美,立意新穎,在繼承康熙五彩繪畫的基礎上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形成了當代「康熙五彩官窯」的風範。(記者 王娜 通訊員 李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