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目前已經跟澳門、深圳等展開了合作,同時在積極溝通,希望明年可以在香港做一期特展,逐步加強與大灣區的文化交流,讓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稟賦的甘肅簡牘,藉助大灣區這個廣闊的平台,走進千家萬戶,走向海外。」9月22日,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參訪團一行到訪甘肅簡牘博物館,該館館長朱建軍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
簡牘,中國古代書寫用的竹簡和木片,為未編成冊之稱。在紙發明以前,簡牘是中國書籍的最主要形式,對後世書籍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甘肅是中國簡牘大省,20世紀以來共出土6萬多枚簡牘,其中漢簡居多,被譽為「漢簡的故鄉」。
甘肅簡牘博物館是目前中國漢簡藏量最大的專題博物館,現收藏各類文物50129件(組),三級以上的珍貴文物共31943件(組),其中一級文物1679件(組)。歷時四年建設,甘肅簡牘博物館9月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意味着該省長期「藏於深閨」的數萬枚簡牘文物,獲得了展示和利用的「舞台」。
該館現常設「簡牘時代」「簡述絲路」「邊塞人家」「書於簡帛」四個基本陳列,從簡牘發現的歷史、簡牘中壯闊的絲路故事、漢代邊塞人的日常生活、漢簡中蘊含的書法藝術出發,解碼甘肅獨特的文化基因,激活甘肅大地上的文化遺產,全面、生動地展現甘肅簡牘里的絲路文明與中華智慧。
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朱建軍接受記者採訪 記者寇剛 攝
朱建軍介紹,近幾年甘肅跟深圳市乃至整個大灣區文化交流頻繁,今年上半年朝聖敦煌在關山月美術館展出,同時今年的博物館日,「大道至簡——甘肅簡牘博物館精品文物圖片展」在深圳市寶安圖書館開展,引發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下一步,我們也在謀劃聯合絲綢之路上的一些博物館,策劃一些絲綢之路主題展,通過許多精美的文物,讓深圳乃至整個大灣區更多的市民去了解絲綢之路上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朱建軍說。(記者 寇剛)
頂圖:甘肅簡牘博物館館藏 記者寇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