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大米和小米在深圳舉辦的9周年發佈會上,發佈了基於中國孩子特徵的自閉症康復系統模型。該模型的搭建,旨在將有效的循證干預方法和成功的臨床經驗進行沉澱和智能輸出,從而提升干預的效率和更好把控干預效果。
這個模型來自13000多個個案的干預數據和案例總結,包括5004萬組康復干預數據。利用該模型去挖掘和分析歷史數據,康復機構專業人員可以為自閉症兒童更快匹配干預目標,推送成功概率更高的干預策略,並對異常進展數據即時預警,以更好地輔助干預的執行。
鄒小兵教授介紹《兒童自閉症社交溝通與神經可塑性》
該模型由鄒小兵、袁巧玲、曾松添等專家領銜研發,以提升自閉症孩子的社交能力為核心。2019年10月,大米和小米發佈中國首家自主產權干預體系「RICE」。4年來,「RICE」不斷迭代,該系統模型正是「RICE」的最新研發成果,相關研究目前已獲得軟件著作權及專利累計27項。
「社交障礙是自閉症兒童的核心障礙之一。科學根據表明,神經具有可塑性,一個有先天障礙的大腦,經過後天的行為和干預可以改善。自閉症干預的重點是社會交往,如果能夠早期發現、科學干預,自閉症兒童獲得良好預後的可能性更高。」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醫師、大米和小米研發總顧問鄒小兵指出。
柳一明分享《追本溯源 尋找自閉症干預成功的關鍵》
鄒小兵介紹,近年來,中國自閉症發病率顯著上升,但是在診斷和干預資源上仍嚴重匱乏,「家長們急、難、愁、苦,他們盼望科學早點進步,盼望我們的醫院、機構提供一條清晰的道路,盼着孩子與世界自由溝通。」
大米和小米發展行為高級督導柳一明認為,很多自閉症小朋友的認知和溝通能力不錯,但是沒有辦法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當中呈現出來,對核心內容不清晰,各項能力之間無法打通並融合泛化,「這樣的干預只是量上的增長,並沒有解決能力本質的問題。」
曾松添在介紹自閉症康復系統模型
基於此,大米和小米的專家團隊搭建了「RICE溝通塔」,將核心能力與其他各項能力形成一個有序的傳動機制。
大米和小米兒童發展研究院院長、華盛頓大學特殊教育專業博士曾松添介紹說,雖然自閉症行業在科學干預方面有一定的積累,但是如何保證保真度,落地的時候不跑偏,還有足夠效率,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問題。
曾松添還是一位國際應用行為學會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數年前我調研國外的大型規範康復機構,發現背後都有一個『智能大腦『在後台支持,以保障專業的執行。所以我們一直希望形成中國本土化經驗積累,同時不斷輸出,賦能行業,這關鍵在於將干預流程化、線上化、和智能化。」因此,數年以來,曾松添和同事們一直堅持記錄數據並匯總研究,從海量的干預記錄中獲得科學洞察。
姜英爽分享《溝通天塔之賦》
經過數年研發,大米和小米聯合專家團隊推出了中國首個針對自閉症社交能力提升的康復系統模型。「該模型可以為每一個康複流程預設最佳的實踐方案,並通過數據採集,不斷校準模型,積累更多成功經驗,不斷接近於一流專家的建議。這個模型不僅為大米和小米服務,也希望未來可以為行業標準的建立賦能。」曾松添說。
大米和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姜英爽表示,「理解、包容、認同,非一日之功亦非一己之力,可技術進步給更多人提供了看見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7月29日活動同期,大米和小米聯合深圳市深愛公益基金會,正式推出自閉症研究計劃,並設立首期專項基金100萬元人民幣,全國從事自閉症診療的醫生都可以向基金會提出課題申請,用於對自閉症兒童干預效果的研究。(記者 黃鳳鳴)
頂圖:自閉症研究計劃首期專項基金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