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6大重點頭部企業配套產業園的火熱建設,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正飛奔在變「卡脖子」為「助推器」的超車之路上。7月15日上午,在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投產儀式上,特高壓套管研發製造基地正式宣告投產,將使解決了「卡脖子」技術的特高壓套管產品實現批量化生產,助推我國輸變電產業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遠距離送電關鍵部件在鐵西突破「卡脖子」
特高壓套管研發製造基地由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瀋陽和新套管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總投資6.44億元,建築面積達2.7萬平方米。除常規產品外,該基地將逐步生產±800kV乾式直流套管、±1100kV特高壓直流套管和1100kV特高壓乾式交流套管等解決特高壓產品組部件「卡脖子」技術的特高壓「明星產品」,預計年產4815根,年銷售收入約5億元。
為什麼說特高壓套管產品是解決「卡脖子」技術的前沿產品?瀋陽和新套管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啟瑞介紹,遠距離送電必須運用特高壓送電技術,但作為特高壓工程所用變壓器的重要組部件,±800kV套管一直依賴進口,成為制約我國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的短板和瓶頸。為此,國家電網公司組織了套管技術攻關項目,瀋陽和新套管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成功研製出首支國產±800kV乾式直流套管這一重量級產品,並通過一年的掛網運行得到認可,於2021年12月5日通過了國家級鑑定,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同類產品國際領先水平。
技術雖已就位,但當時,廠房生產及試驗能力不足,特高壓套管無法完成批量化生產。於是經過周密計劃,建設一座特高壓套管研發製造基地的方案應運而生,並於2022年4月在瀋陽經開區正式開工,歷時一年多正式竣工投產。
研製基地以智能化助推國產化、量產化
如今,走在正式投產的特高壓套管研發製造基地內,眾多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化裝備及數碼化系統令人眼前一亮:金屬件機械人三維掃描檢測線,可以利用智能掃描建模技術,讓機械人手持三維激光掃描儀,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立體的尺寸測量;創新研發的行業首條套管機械人自動裝配生產線,利用條碼、RFID、視覺、力覺、機械人及信息化技術,實現兼容607種產品的共線柔性化生產;各類信息化系統的應用,使信息流及數據流全面貫通各業務場景。基地還專門建設了特高壓套管車間,使得國產特高壓套管批量化生產成為現實。
「此外,基地還正在構建一個覆蓋全基地的5G專網,預計明年2月建設完成。」 王啟瑞介紹,利用專網,基地可以實現5G+遠程控制、輔助裝配、質量控制、倉儲管理、遠程監造等場景。
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馬旭平介紹,根據國家「十四五」及未來十年的特高壓電網建設規劃,每年預計將有至少2條特高壓直流項目核准和建設,這意味着,對國產特高壓套管的需求量也將逐漸加大。特高壓套管技術的進步,與特高壓套管研發製造基地的投產,搬掉了困擾我國特高壓套管「技術+生產」兩塊大石頭,讓國產的高壓套管也可以批量化生產,成為自主創新推動中國重大裝備及高端組部件國產化的一個生動實踐。
鐵西6大頭部企業配套園區加速建設
鐵西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託特變沈變公司這一電力裝備產業鏈頭部企業,鐵西重點打造「整零協同」的變壓器配套產業園,以變壓器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為主要招商方向,為變壓器、電抗器、高低壓電氣及成套、箱式變電站、電氣自動化設備等產品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園區建成後,將形成企業集中、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功能集合的產業鏈生態。
近年來,鐵西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責任使命,紮實提升重點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沈鼓壓縮機配套園、特變電工變壓器配套園等6個重點頭部企業配套產業園建設工程已於去年全面啟動。截至目前,園區重點推進項目127個,總投資639億元。沈鼓壓縮機配套園往復機生產試驗基地建設項目基地廠房、瀋陽機床機床主機配套園製造能力改造升級一期項目基建工程、特變電工變壓器配套園東北輸變電產業園升級改造項目(園區一期)各車間主體結構等均已施工完成,各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
同時,鐵西充分利用頭部企業吸引和帶動優勢,赴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地區開展「以商招商」行動,加速打造「頭部+配套」的發展格局,推動產業鏈強鏈延鏈。龍頭引領創新突破,高質量項目鏈式聚集,鐵西區正邁着鏗鏘步履,奮力在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瀋戰役」中沖在前、扛大旗。(王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