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創新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暨第九屆德國企業瀋陽行活動在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舉辦。活動以「數智賦能 融合創新 中德合作發展新機遇」為主題,邀請中德雙方政商界代表、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人士500餘人共同參與,進一步擴大國際創新合作「朋友圈」,持續打造高能級雙向開放平台,聚焦企業需求開啟「精準科創」新時代。
創委會成員持續增加 「智能工業」實驗室落戶中德園
活動中,上海先導均熠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瑞士布克哈德壓縮機有限公司等14家中德雙方企業授牌成為新成員單位。國際數字生產力孵化中心項目、開元週遊文旅項目等12個項目成功簽約,為中德雙方下一步合作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隨後,由東北大學工業智能與系統優化國家級前沿科學中心與瀋陽鐵西區重點裝備企業共建的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實驗室正式啟動。實驗室落戶中德產業園內,將聚焦鐵西區重點裝備企業轉型升級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創新研究與成果轉化,只爭朝夕解決「卡脖子」問題,乃至「一企一策」提供科創解決方案,以「數智」賦能大國重器,為裝備製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
訪工業、論教育、品啤酒……國際化交流活動精彩不斷
10日下午,創新委員會的中德專家帶隊參觀了華晨寶馬鐵西工廠、中德企業國際創新孵化中心和瀋陽盍碧璽曼詹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考察中德園園區國際化發展環境,並前往沈鼓集團,針對德國工業4.0、數碼化提升等方面進行技術診斷。同時,在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會議中心,舉辦主題為「創新·融合·發展」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分委會論壇。在瀋陽·中關村智能製造創新中心,舉辦「中關村企業與德國企業相遇」暨創新中國行中關村企業交流活動。
「2023中德國際啤酒節」於10日晚在鐵西區的雲慧小鎮拉幕。11日上午,「智能製造夥伴對話」活動則匯聚起中德專家和工業互聯網領域企業代表150餘人,共同探討「數實融合賦能製造轉型升級」。
「五大平台」築強中德合作橋樑 國際友人點讚創委會
據了解,中德創新委員會成立於2019年6月,列入中德兩國副部級溝通機制,在中德兩國政府、協會、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共同參與下,立足瀋陽鐵西,依託中德產業園,致力於加強「中國製造」與「德國工業4.0」戰略的高效對接,為中德合作共贏樹立了新典範。
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旨在通過創委會搭建起的平台和「橋樑」,政府、企業、機構之間有了密切溝通的良好渠道,展開了一系列務實的經貿合作和交流,如智庫諮詢、技術學習、項目洽淡,以及為國際經貿交流的共性難題尋找解決方案等等。
創新委員會採用政府引導、企業化運營模式,搭建起智庫諮詢平台、對外合作平台、學習分享平台、解決實施平台、產業發展平台等五大平台,目前已設立工業互聯網、智能裝備、雙元制教育、汽車數碼化四個分委會,成員單位由最初的38家增至172家,包括華晨寶馬有限公司、東軟集團、新松集團、中科院瀋陽分院、東北大學、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德國SAP公司等。
成立四年來,創新委員會在汽車、工業互聯網、智能裝備、雙元制教育等領域取得了一大批標誌性合作成果,推進德國SAP公司東北創新賦能中心、寶馬培訓中心、中德跨企業培訓中心紫光集團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創新推廣中心等一批項目推進落地,制度性舉辦「德企瀋陽行」「德國鐵西日」活動,實現人才、項目、產業的有效融合,推動中國市場與德國技術優勢互補。
中歐數字產業聯盟全球業務總監格里高利·托馬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中德產業園,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德園的基礎架構和配套設施可以與歐洲實現「無縫對接」。其次是服務之貼心,對接之順暢,使歐洲的技術能夠以極高的效率「嫁接」給瀋陽鐵西的企業。
產業新城加速形成 中德園「國際窗口」連結世界
據中德創新委員會中方執行主席、鐵西區委書記郭忠孝介紹,自2015年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獲批建設以來,已累計引進華晨寶馬里達工廠、億緯鋰能新能源電池、德生醫藥產業園、布克哈德遠大壓縮機等高質量項目297個,聚集高新技術企業81家、創新平台載體30餘個,並全力建設東北工業互聯網創新高地。沿渾河北岸,加速建設「中德工業互聯網創新基地、國際文化商務交流中心、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三大核心板塊。同時,高水平建設「一站式」外企服務中心,打造知識產權、雙元制教育體系。先後建成盍碧璽曼詹純德制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打造德式風情商業街。一個富有國際元素、生態宜居的產業新城正在形成。
當前,作為中國製造與德國工業4.0戰略合作試驗區,中德產業園將在高端裝備、智能製造、汽車領域、新能源及生物醫藥等領域開拓廣闊合作空間,打造遼寧、瀋陽的「對歐合作新標杆」和對外開放的「國際窗」。(記者 王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