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條帶貨微博讓成縣這個位於大山深處的縣城迅速「出圈」,也叩開了當地探索電商的大門。10年裏,摸着石頭過河的成縣電商,實現一個又一個「彎道超車」,走在了西北電商發展的前列,已經成為當地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
24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甘肅行走進隴南,十餘名記者探索成縣電商如何在「彎道超車」中做到又快又穩。
記者了解到,伊始,電商對於成縣乃至整個西北地區來說都較為陌生,受限於地理環境、區域位置、交通條件等,東南沿海地區成熟的經驗在這裏並不適用,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發展電商或成為農特產品「走出大山」的最佳途徑。於是紛紛藉助淘寶等網絡銷售平台開通網店進行農特產品的售賣,一擁而上帶來的後果就是同質化嚴重,惡性競爭頻出,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之淘汰了一大批入駐的商家。
經歷了從一擁而上到大浪淘沙的陣痛,當地意識到必須要抱團取暖、協同並進。同時,隨着甘肅省「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政策的出台,交通條件這一受限因素不復存在。至此,成縣電商步入發展「快車道」,一躍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典型樣本。
核桃、土蜂蜜、大櫻桃、大蒜、土雞、手工掛麵……隴小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集農產品種植、收購、生產、研發、加工、倉儲、冷鏈、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數字農業綜合體。在包裝車間,記者看到上述農特產品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包裝,陸續發往全國各地。
據介紹,截至目前,隴小南整合全市及省內其他地區180多家企業、合作社的500多款網貨優質入駐平台及線下展區,有分銷代理4萬餘人,通過分銷+代理的模式,把優質農特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累計銷售額達1.5億元。
為了打響品牌,其註冊有「隴小南、隴小、農小南、隴小核、隴小醬、隴小椒、隴小菜、隴小淘、隴小美、小隴、LONGXIAONAN、成州等128件商標,4個版權,1件外觀專利,2件發明專利。同時,通過研發產品,延鏈補鏈實現農特產品的增值。隴小面、隴小菌、隴小粉、隴小蛋、隴小椒、隴小葵、隴小核、隴小南核桃油等8種自主研發產品銷量持續居高不下。
而在銷路方面,該公司盯緊的可不僅僅是內地市場,如何實現「出海」亦是當務之急。
隴小南公司副總經理姚永亮介紹,據不完全統計,菌菇類、手工掛麵、核桃系列產品等當地農特產品已有30%-40%銷往廣東等地,近10%的產品通過第三方企業進入港澳市場。
「我們目前在積極申請直供港澳的資質,也在積極籌備在粵港澳大灣區開設實體店,線上線下推『甘味』農特產品藉助大灣區市場實現『出海』。」姚永亮說,希望藉助此次大灣區媒體的宣傳,提升當地農特產品知名度與影響力,為全面進入港澳市場奠定基礎。
隴小南是成縣電商發展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目前該縣電商企業52家。而在整個隴南市,網店穩定在1.4萬家,累計電商銷售總額逾338億元、培訓人才32萬人次、帶動就業30萬人;全市建成縣級公共服務中心9個、鄉鎮電商服務站192個、村級電商服務點2404個;本土自建隴南電商平台發展會員52.4萬人,入駐商家1046家,上架產品3.萬餘款,累計銷售80萬單近18億元。建成重點城市域外門店32個,社區店16個;全市開發網貨近萬款,累計發展跨境電商企業17家,外銷產品30餘種,覆蓋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2實現跨境交易2.37億元。(記者 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