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在·河北(第3期) 雄安人的蘆葦情結

在·河北(第3期) 雄安人的蘆葦情結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3-06-10 23:13:4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記得十多年前,在河北省的一個非遺展上,記者被具有濃郁白洋淀風情的蘆葦畫震撼了!然後,便隻身從石家莊乘車輾轉到了時屬保定市,今雄安新區境內的安新縣拜訪了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蘆葦畫代表性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楊丙軍先生。楊丙軍先生沒有先談畫,而是帶記者到了白洋淀,這也是本報記者第一次到白洋淀!

    時值初夏,澱上一片連著一片的蘆葦蕩,茫茫青翠,一眼望不到邊際!船行澱里,一艘艘漁船相向而過,一隻魚鷹「嘩——」地鑽出水面,抖落一身水花,一條大魚在魚鷹的嘴裡使勁地擺尾掙扎,漁民取過魚兒放進魚簍,摸了摸魚鷹的頭,將幾條小魚塞在魚鷹的嘴裡,掄起魚鷹的翅膀,把魚鷹再次扔進了水里……一群群野鴨剛剛還嘰嘰嘎嘎,瞬間便在蘆葦蕩里銷聲匿跡。倏地,一條快艇擦身而過,「激靈」一下,濺起的水花打落在自己的臉上,有一點清涼,瞬間把記者的思緒拉回到眼前——在後來的多年里,本報記者又多次造訪過白洋淀,不但領略了白洋淀上四季不同的風光,也對澱上人家的風土人情更多了一些了解,而這些,正是雄安蘆葦藝術的根與魂。

2.jpg

葦席編織。

    白洋淀是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淡水濕地, 總面積366平方公里,其中,分布面積最大、最典型的水生植被就是蘆葦。千百年來,澱上的人們除了養魚、種荷之外,大多掌握蘆葦編織技藝,如,打魚用的魚簍、蓋房用的葦箔、以及各種各樣的簍筐等生活用品,蘆葦加工業是澱里人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勤勞智慧的白洋淀人把蘆葦又提升到藝術價值的高度,眾多的蘆葦民間藝人為雄安蘆葦藝術產業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每年大量的蘆葦,以藝術品的形式,走出雄安新區,走出國門,一路見證著祖國的發展與繁榮!

3.jpg

楊丙軍蘆葦畫代表作之一《牧鴨女》。

    有人說,雄安的蘆葦藝術就像白洋淀的蘆葦,「根,扎在泥里;桿,挺在風中;葉,伸向天空!」這讓記者想起孫犁筆下的「水生嫂」,這是在特定革命戰爭年代白洋淀人品格的一個縮影,她勤勞、能幹,編葦席,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當她得知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心裡不捨,但還是欣然同意,並為丈夫備好行裝——這種樂觀堅強、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正是融在雄安人骨子和血脈里的那股勁兒,外化為雄安蘆葦藝術的獨特風格!(記者 楊秀嶺 視頻圖片 楊丙軍)

    頂圖:白洋淀的秋天,金黃的蘆葦收割後,被垛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責任編輯:嚴燕紅 在·河北(第3期) 雄安人的蘆葦情結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