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水稻種植季,在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黃土鎮水稻種植區,記者發現,過去的人工育秧插秧已被機械取代,曾經「汗滴禾下土」的畫面再也不復存在。
秧好一半稻,苗好三分收。黃土鎮永福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優質稻育苗廠房裏,綠油油的秧苗長勢良好。負責人董亞玲介紹,他們4月初就開始機械規模育秧,6條自動化生產線同步作業。目前,成熟的秧苗可栽種面積超過3萬餘畝,與人工育秧相比,機械化育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而且還具有稻苗生長整齊、速度快,以及提高畝產量、實現精良播種等優勢。
在黃土鎮平橋村的稻田裏,農機手正熟練的駕駛着插秧機在水田裏來回穿梭,所過之處的秧苗都穩穩矗立在水田中央,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我們平橋村共有水稻田1800餘畝,現在採用機械化育插秧模式種植水稻面積已經達到1200畝。相較於傳統的種植方式,智能化水稻插秧機作業效率更高,平均每台機器每天能完成三四十畝良田插栽,同時每畝可以節約成本200餘元。」平橋村副主任梁軍介紹道。
據了解,今年以來,黃土鎮深入貫徹落實農機惠農政策,加快推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依託永福農機專業合作社,實行育秧工廠化、插秧機械化、服務保姆化,從育秧到插秧提供一條龍服務,切實突破了水稻機械化種植瓶頸,進一步提升了全鎮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確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劉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