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四航局)獲悉,近日,由該局承建的廣西北海港鐵山港東港區欖根作業區1-2號泊位及南1-3號泊位水工和道路堆場工程(以下簡稱:鐵山港項目)沉箱出運安裝施工圓滿收官,標誌着玉林打通出海通道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沉箱安裝完成,碼頭初具雛形(中交四航局供)
據了解,鐵山港項目是北海鐵山東港片重點打造的臨港產業組團基礎性工程之一,主要建設內容為碼頭水工擬建設2個10萬噸級通用泊位、3個5000噸級通用泊位,設計年吞吐量620萬噸(設計優化後可達1200萬噸)。作為廣西玉林龍潭產業園建設的水上咽喉,項目建成後,將打通玉林出海通道,有效促進玉林向海經濟發展。
鐵山港項目經理饒華亮介紹,項目共有59件沉箱,33件大沉箱、26件小沉箱,大沉箱每件重量達2810噸。所以沉箱出運、安裝是項目的重難點控制性關鍵工程之一。為克服沉箱出運、安裝難題,中交四航局項目建設團隊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對典型施工進行了仔細分析和總結,根據海況、天氣等實際情況持續優化施工工藝,並針對不同季節的潮位、天氣等因素編制相應的預案,克服了工期緊、拖航遠、交叉作業安全隱患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最終圓滿完成施工任務。
沉箱在鐵山港預製場上駁(中交四航局供)
「我們採用氣囊牽引方式進行上駁,在沉箱上駁後進行加固,特意選擇風浪較小、天氣條件良好且具有足夠的水深情況下進行拖航,並利用北斗定位系統輔助定位安裝,最終確保59件沉箱精準安放。」全程參與沉箱出運、安裝施工的項目經理助理何忠奎說道。
何忠奎介紹,沉箱的出運、安裝工作,都是在精準的策劃下執行,為了計算潮水時長,我們提前兩個月在出運碼頭設置水尺,每天定點觀測、分析水位變化與理論的差異,再根據天氣預報和潮水統計表做好出運、安裝前的交底,搭駁前半小時對潮水的變化進行再一次覆核,每一步都不敢放鬆。
沉箱拖航(中交四航局供)
饒華亮介紹,水下塊石基床夯實是重力式碼頭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和質量控制關鍵點,夯實質量關係到碼頭基礎的施工期沉降和工後沉降。項目部技術創新團隊通過設計控制自動行走、自動夯實模塊的應用,用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與人機觸摸屏實現了壓「半夯」的精確定位,保證了工藝質量,並通過遠程遙控、軌道式作業,解決了傳統基床夯實工藝受潮汐影響大、質量可控性弱等難題,工效提升了150%。
整平機在平整海底(中交四航局供)
此外,項目部技術創新團隊還自主研發「輕型液壓水下鋪石整平一體機」水下整平裝備,通過液壓推動布料杆的移動,不斷對基床未達設計標高的局部區域採用碎石填平,不僅加快了工程施工進度、提升項目施工質量,還代替了水下人工作業,減少潛水作業安全風險,安全質量成效顯著。
自主研發的自動夯實工藝(中交四航局供)
據了解,中交四航局自2007年開始紮根鐵山港建設以來,先後完成鐵山港西港區北暮作業區1-6號6個15萬噸級泊位建設任務,並在鐵山港東港區欖根項目接續奮鬥,為鐵山港打造成為西南重要出海口,助力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記者 陸紹龍 通訊員 肖明葵 黃冠 高松 吳麗虹)
頂圖:施工人員慶祝沉箱完成安裝(中交四航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