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科技的不斷發展,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助推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縣域是創新體系的「神經末梢」。面對科技創新新形勢,安徽省巢湖市以「奔跑」的姿勢,在高質量發展這一「賽道」上,錨定目標,不斷跨越趕超。
成績亮眼——一份傲人的創新「成績單」
2021年,巢湖市啟動「工業立市三年倍增」行動。兩年來,巢湖市以創新型縣(市)建設為抓手,牢固樹立「科技即產業」的理念,圍繞主導產業抓創新,圍繞龍頭企業抓創新,不斷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全面優化創新環境,創新資源加快集聚。
兩年來,一份傲人的創新「成績單」令人矚目。2022年巢湖市成功躋身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獲得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榮譽稱號;連續兩年在合肥市自主創新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
截至2022年末,巢湖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53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加值38.1億元,增加值增速64.2%,完成任務的263%。
久久為功——持續做優科創服務
縣域科技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產業提升,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必須同頻共振,通過科技成果的轉化提升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2022年,安徽皖維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某應用技術項目發榜後,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揭榜,該項目被列入2022年度第一批合肥市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項目,項目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縣域科技創新 巢湖市一直在「奔跑」
巢湖市建立了市委領導下的大科技工作格局,推動形成高層級、全方位的科技創新工作推進機制。
完善創新生態,提高科技服務能力。巢湖市出台了《巢湖市常態化服務科技企業工作方案》,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組建巢湖市天使基金2605萬元,推進科技型企業與金融機構科技貸等金融產品對接。同時,加強創新平台和載體建設以及加大科技招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全市建有技術創新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合肥市級以上各類創新研發平台74家,其中,國家級平台4家、省級平台20家、合肥市級平台50家。
銳意創新——不斷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科技創新對於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中,巢湖市牢牢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持續輸出「政策乾貨」和「真金白銀」,激發創新活力,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行動,以高質量的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的發展。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常態化徵集市重點產業「最緊急、最緊迫」的技術難題,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揭榜掛帥」,着力攻克「卡脖子」「進口替代」等科技難關。
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擴面清零」。建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台賬,對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無研發活動、5億元以上無研發機構的企業實現服務全覆蓋,力爭到2025年實現「雙清零」。
推動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產業平台建設。圍繞皖維、雲海等新材料龍頭企業,推動皖維高新PVA光學薄膜產業研究院的發展,支持皖維集團與北京自動化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快推進富煌鋼構「智能綠色裝備建築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力度;支持雲海鎂業與上海寶鋼金屬、重慶大學開展合作,推動全市鎂基新材料產業的賦能升級。指導中科智城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初步計劃打造面積40000平方米的人工智能未來產業聚集區和巢湖智能製造協同創新基地。
加強成果轉化,計劃組建科技招商、成果轉化兩個專班。組建兩個專班主要任務是建立與合肥市科技成果轉化專班和駐巢高校、省內名校的常態化對接、服務,第一時間發現和捕捉成果,第一時間對接科研專家,全鏈條地開展科技成果項目的發現、轉化、服務、落地工作。
加強孵化眾創平台建設。重點支持中科先進智能製造產業園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體系。對現有的4個眾創空間,加大指導力度。
加強創新型人才引育。用好用足「產才協同」「人才九條」政策,圍繞產業鏈需求佈局人才鏈,舉辦巢湖市「雙創雙招」菁英挑戰賽,營造創新氛圍,打造賽事品牌,引進科技型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落地。有序開展技術經紀(理)人等技術轉移轉化複合型人才培養。做好省、合肥市高層次人才及團隊項目的推薦申報和政策爭取,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
進一步完善科創生態。參照合肥科創集團的模式,計劃組建巢湖市科創集團,聚焦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平台、科技企業招商三大功能,打造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助手和推動力量。計劃新設種子基金,擴大天使基金規模,加大扶持初創期、種子期科技型企業力度。同時加入合肥市種子基金,力爭撬動更多的合肥種子基金投向巢湖市科技型企業。
2023年,巢湖市將繼續圍繞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爭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18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2億元;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120家,吸納技術合同交易額達3億元;科技成果登記達120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達10億元。 (向楓林 錢開蓮 袁野 龔舒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