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市黟縣關工委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省、市關工委的指導下,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貫徹中辦、國辦《關於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以教育、引導、關愛、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標,結合本地特色,創新工作方法,積極探索適合關工委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打造「五個一」紅色教育模式
黟縣是皖南一個最小的縣,但黟縣歷史悠久,不僅有璀璨的徽州傳統文化,還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柯村暴動、金家嶺中共黟縣縣委誕生地、美溪口革命烈士陵園等是對青少年進行「傳承紅基因」教育的永不褪色的紅色教材。黟縣關工委充分利用全縣這些紅色資源的特色,發揮「五老」優勢,着力開展 「五個一」紅色教育。
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紅色教育人才隊伍,組建黟縣紅色教育講師團。縣黨史辦專家、縣委黨校教師、各鄉鎮鄉賢「五老」充實到講師團,經過培訓後擔任宣講員。僅2022年,縣關工委講師團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和暑期「陽光之家」開展紅色主題教育報告會50餘場,受教育青少年5600餘人次。
二是建立一批紅色教育基地。依託黟縣的紅色資源豐富的特點,先後確定皖南蘇維埃舊址、美溪口烈士陵園、金家嶺村「中共黟縣縣委誕生地舊址紀念館」等地為「黟縣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每年約有5000餘人次的青少年到基地接受教育。
三是編纂一本紅色故事讀本。縣關工委發動鄉賢「五老」挖掘本縣豐富的紅色資源,撰寫紅色故事。然後編成《黟縣紅色故事》讀本,印刷8000餘冊,免費發放給中小學生閱讀。
四是建立一個紅色教育課題庫。縣關工委每年組織專家撰寫黨史及黟縣革命歷史講座通稿,目前,縣關工委課題庫里共有課題67個,可提供給講師團到學校、社區進行宣講。
五是開展一次紅色教育徵文活動。每年由縣關工委牽頭,聯合縣文聯、縣教育局和團縣委等部門,在全縣中小學生中開展一次「黨史學習讀書徵文活動」。通過徵文活動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和熱愛家鄉的情懷。
打造「六個有」考評模式
黟縣關工委近年來,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積極探索適合關工委特點的方法和路徑,提出了「六個有」考核模式。
一、 是否「有組織」。強化組織建設,目前,全縣現有關工組織224個,參與關工委活動的「五老」人員4326人。
二、是否「有場所」。全縣各鄉鎮、行政村(社區)、縣直有關單位關工委都要設立「五老」工作室和會議室,辦公室、會議室要設標誌牌。建立坐班制,處理日常工作。
三、是否「有計劃」 。 為合理安排好關工委全年的工作和活動,各級關工委年初要制定好工作計劃。召開一到兩次黨委參加的關工工作會議,聽取關工委上年度的工作總結,研究部署本年度的工作。
四、是否「有制度」。包括學習制度、工作制度、宣傳獎勵制度、建檔制度等。
五、是否「有活動」。黟縣關工委堅持「五教」、「五助」統籌,開展一系列的關愛青少年活動。
六、是否「有經費」。 黟縣關工委的工作經費已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各級關工委要保證開展工作和活動有經費。
黟縣關工委針對以上「六個有」制定了《黟縣關工委關於關工工作考評細則》25條。年終由縣委組織部和縣關工委組成考核小組,對全縣各級關工委全年關工工作進行督查考評,總結經驗,指出不足,使關工工作更加完善。2022年全縣各級關工委年終考評均在95分以上的好成績。
打造品牌創新模式
黟縣關工委創辦的「陽光之家」(各級關工委在農村、社區義務辦的暑期農村留守兒童的託管班)已經12年了,目前全縣有25所,覆蓋了全縣66個村和4個社區,是黃山市唯一一個「知名品牌」。為了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和社會效益,更好的服務農村留守兒童,近年來,不斷創新品牌的內涵和管理模式。
一是由最初單一的作業輔導,發展為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教育、徽州傳統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琴棋書畫的學習等全方位的教育。縣關工委五個講師團、縣司法、公安、檢察院、婦聯、團縣委、消防等部門紛紛走進「陽光之家」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陽光之家」已成為開展「五教」的陣地。
二是由最初幾名退休老教師義務的參與「陽光之家」的管理,發展為高校大學生志願者參與到「陽光之家」的管理。安徽師範大學、黃山學院等部分高校還與黟縣碧山村「陽光之家」建立「大學生教育實踐基地」,幷授牌。每年都有許多大學生來到「陽光之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到「陽光之家」的義務教學和管理。12年了,黟縣「陽光之家」不僅是農村留守兒童暑期學習的樂園、安全的港灣,還是各部門對青少年進行「五教」的一塊陣地,也是高校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基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廣大學生家長的好評。(記者 吳敏 通訊員 徐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