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簡稱「侯獎」)組委會、越眾歷史影像館主辦的「對輕量化說不——第八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作品展」將於3月11日在越眾歷史影像館開幕。第八屆「侯獎」頒獎典禮、「侯登科的精神和紀實攝影的邊界」主題論壇將同時舉辦。本次展覽系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2022年度支持項目。展覽將持續至5月31日。
《禹的水》呂格爾
將「侯獎」打造成深圳文化品牌
「侯獎」是根據已故紀實攝影家侯登科生前的遺囑——將其所有作品進入市場所得全部用於獎勵「像我一樣工作的攝影師」(侯登科語)——而設立的。資助紀實攝影家,推進紀實攝影是他的遺願。
2007年,侯登科作品的第一和第二委託人於德水、李媚牽頭設立了「侯獎」。自開展首屆獎項評選以來,「侯獎」始終堅持向非職業的、年輕的、需要資金幫助完成其攝影項目的攝影師以及向那些默默無聞、持續關注他人生命的攝影者傾斜,鼓勵和扶持攝影的民間力量生長;尋找真正有拍攝難度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不支持碎片的、散漫的拍攝。
作為內地第一個民間的、公益的、以攝影家個人命名的攝影項目獎,「侯獎」致力於推動紀實攝影對於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關注,呼喚人類良知與社會公正,並拓展紀實視野。同時,將對傳統紀實精神與方式的傳承與突破作為基本精神,並鼓勵紀實的個性化表達,以幫助紀實性拍攝的攝影作者,推進紀實攝影在中國的發展。
從2019年起,在侯登科作品委託人和侯登科家屬的共同授權和見證下,「侯獎」由越眾歷史影像館承辦,越眾歷史影像館負責組建組委會、學術委員會以及在繼承「侯獎」宗旨的基礎上完善評選機制。同時,侯登科的四萬多張底片及所有手稿由越眾歷史影像館保管和運營。越眾歷史影像館未來將以「侯登科紀實攝影獎專項基金」的形式,將侯登科作品的收益全部用於支持「侯獎」,以進一步推動侯登科作品和「侯獎」的傳播與推廣。越眾歷史影像館將「侯獎」作為長期性項目,以更加規範化、專業化、機構化的方式,着力打造「侯獎」成為深圳一大文化品牌。
《大汖村最後十三人》王曉岩
對輕量化說不
第八屆「侯獎」自徵稿以來共計收到101554件申報作品,有效申報項目數量為182個(182位攝影師),經過多輪角逐,最終選出獲獎項目3個、提名項目8個、入圍項目22個。第八屆「侯獎」作品展呈現的便是這33個拍攝項目。
策展人孫粹將該展取名為「對輕量化說不」。在此次策展實踐中,策展團隊打破以往固有的獎項結果型展示方式,通過平視所有獲獎、提名及入圍項目,從作品本身出發,將33個拍攝項目分為鄉村·鄉景、城的進行時、個人視角/個體記憶、它們X他們、小城故事·鄉愁和新景觀共六大單元進行展示。
本次參展作品一方面呈現當下紀實攝影所關注的主題及方向,另一方面也試圖從拍攝手法的多樣性上進行探討:有的遵循傳統敘事和側重文獻的完整性;有的凸顯社會責任和文化意識;有的忠於自己的感受,重視自身的表達,突破理論和傳統攝影所要求的規矩意識;有的追求攝影加各類學科的組合,感受跨學科的學術傍身所帶來的分量;有的喃喃自語,表達超越自我感知的空間敘事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及「侯獎」獲得了多家專業機構平台、設備、燈光、紙業、交互技術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在展覽呈現上突破傳統攝影展的常規展陳方式,運用專業畫屏、交互場景使展覽更加有趣、可視、有料,新科技的運用讓作品的內容得以豐富的呈現和延伸。
《以魚之名》劉丹
主題論壇探討紀實攝影的邊界
策展團隊在本次開幕活動中安排了一場「侯登科的精神和紀實攝影的邊界」的主題論壇。論壇分為上、下半場,分別探討「侯登科的精神與紀實攝影實踐」和「『侯獎』學術問題探討之紀實攝影的邊界」兩個主題。
論壇的上半場邀請了既是攝影實踐者又是「侯獎」獲獎者的王士傑、陳榮輝,以及侯登科研究者、寫作者、策展人胡昊分別進行主題演講,以各自的攝影實踐與理論研究經驗談談當下年輕人理解的「侯登科的精神」;再請「侯獎」資深的學委成員對主題演講作回應。策展團隊將此視作對「侯登科的精神」的一種傳承。
《和諧》譚秋民
論壇的下半場圍繞「紀實攝影的邊界」展開。這個主題源自於第八屆「侯獎」獲獎項目之一《和諧》。譚秋民在創作《和諧》的過程中將一台開啟工作模式的相機「隨意」地放在現場中的某個位置,然後通過手機軟件對相機進行操控,捕捉那些出現在宜家商城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們,商場空間儼然成為一個現實版的「家」的劇場。同時,攝影師本人又置身畫面當中,拍攝者干預拍攝現場引發了評委們對紀實攝影的邊界的討論。
下半場由第八屆「侯獎」評委鄭梓煜擔任主持,同時邀請《和諧》的作者、攝影師譚秋民,以及兩位含雙重身份且具有國際視野的嘉賓——資深媒體人、攝影師亞牛和第八屆「侯獎」入圍項目攝影師、《中國攝影》編輯、藝術家陳秋實做主題演講。該部分由美術館人、策展人、批評家、史論家等多個領域的學者作回應,以作為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探討。(記者 王靜抒)
頂圖:展覽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