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作為目前國內社會資金資助基礎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項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揭曉首期獲資助名單,來自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兩大領域的58位傑出科學家,成為首批新基石研究員。
據悉,「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是一項聚焦原始創新、鼓勵自由探索、公益屬性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由科學家主導,2022年騰訊公司宣佈10年內出資100億元人民幣,成立新基石科學基金會,獨立運營,長期穩定地支持一批傑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
「新基石研究員」資助類別分為兩類:實驗類不超過500萬元每人每年,理論類不超過300萬元每人每年,並連續資助5年。
原始創新的每一次飛躍,都將帶來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新基石研究員們,將在科學認知邊界最前沿追求真理,推動基礎研究領域不斷突破,造福全人類。「『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是在基礎研究領域一次全新嘗試,我們要支持最聰明、最有成就、也是最膽大的一批人,讓他們自由探索。相信在新基石研究員中,未來一定會產生世界級的大師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主席施一公如是表示。
首批入選的58位「新基石研究員」,正體現出項目這一鮮明特色。從深入理解混沌現象到探究中微子質量奧秘,從提升人工光合作用效率到細胞應激與衰老,從拓展植物遠緣雜交到激活腫瘤免疫……他們的未來研究計劃瞄準重要科學問題,充滿挑戰而又激動人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委員潘建偉評價說:「入選者都是我國活躍在科研一線的佼佼者,在各自的領域已經取得了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傑出成果,期望他們專注自由探索,開拓學科前沿,推動原始突破,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創新成果。」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首期計劃資助60人,實際入選58人,其中數學與物質科學領域30位,生物與醫學科學28位。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執行委員會介紹說,項目科學委員會和評審委員會在評審中充分堅持了「寧缺毋濫」的原則,以人為本,放眼長遠。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和年輕科學家的發展,在同等條件下,傾向女性和年紀輕者。首批「新基石研究員」平均年齡48歲,遠低於55歲的申報門檻,其中包括8位「80後」,最年輕的年僅38歲(劉鋼,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還有6位女性科學家獲得了資助。
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主任、「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委員袁鈞瑛表示:「6名女性科學家入選,是因為她們就是最優秀的中國中青年科學家,其中還包括世界級的領軍人物。她們都有很好的科學品味,這來自於對科學的理解和對長期目標的堅定。」
首批「新基石研究員」,來自12個城市(含中國香港地區)的31家機構。從地域分佈來看,在北京、上海之外,也包括西安、昆明、哈爾濱、福州這樣的非一線城市,從機構來看,除了傳統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外,諸如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也有科學家上榜,這些都印證着中國基礎研究的蓬勃生機。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表示:「『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充分發揮社會資金的獨特優勢,『選人不選項目』,將有力地支持科學家開拓新方向,提出新概念、新理論和新方法,激發科研新範式,營造有利於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氛圍和創新文化。希望在『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的資助下,能發現、培養和造就一批未來的戰略科學家和學術領軍人才,實現更多『從0到1』的源頭創新。」 (王露迪 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