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8日,綠美廣東·生態陸河——2023綠美生態建設論壇在汕尾市陸河縣舉辦,共話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本次論壇由廣東省林業局、汕尾市委、市政府指導,陸河縣委、縣政府主辦,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農村報社協辦。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論壇現場啟動綠美陸河生態建設
陸河地處廣東沿海經濟帶與北部生態發展區的交接區,擁有全國面積最大的紅錐林母林基地,是廣東省林業生態縣。1月7日下午,由多位專家和媒體組成的考察團隊走訪參觀陸河縣螺洞村「天然氧吧」、南萬鎮萬全村、南萬鎮萬東村「兩山」民宿發展林下經濟建設與紅錐林生態公園等自然景點,切身體驗鄉村生態環境。
1月8日上午,2023綠美生態建設論壇上,舉行了「共建綠美汕尾示範縣」揭牌儀式、綠美陸河生態建設特聘專家聘任儀式與綠美陸河生態建設啟動儀式,以「綠美廣東」為引領,謀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爭做汕尾綠美生態縣域標杆。
專家和媒體考察陸河縣鄉村生態環境
廣東省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處長張蘇峻表示,「綠美陸河」要在「綠」上持續下功夫,大力開展植綠護綠專項行動;要在「美」上賡續發力,將綠色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要在生態為民上下苦工,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嚮往作為出發點,在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上下足苦工,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設強富綠美新縣域。
近年來,汕尾市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等為抓手,大力推進新一輪綠化汕尾大行動,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深耕綠色發展本底,一步一個腳印織就了一張覆蓋海陸豐大地的「綠網」,切實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讓良好生態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汕尾市副市長曾宏武致辭表示,汕尾市曾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而陸河縣是十八大以來汕尾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一個生動縮影。
論壇現場展示陸河縣特色農產品
論壇現場集中展示了陸河「林-材」、「林-果」、「林-茶」、「林-蜜」、「林-脂」、「林-游」、「林-藥」、「林-菜」、「林-菌」等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成果,以及陸河美麗鄉村的藍天、碧水和淨土及自然風光也在攝影展中體現。
陸河縣縣委書記羅炳新表示,陸河擁有好的生態是最大的特色和本底。陸河將結合綠美生態建設,科學統籌城鄉面貌改善、生態質量提升和發展空間優化,堅持點上開發、面上保護,在保護修復好生態環境的同時,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綠美陸河生態建設特聘專家聘任儀式
2022年,廣東提出全面實施綠美廣東大行動,建設南粵秀美山川。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洪盛深度解讀實施綠美廣東的戰略意義。張蘇峻則結合綠美廣東行動方案進行分析總結。林業碳匯是實現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的一步。廣東省低碳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林業科學院教授級高工吳澤鵬分享了林業碳匯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報告。
「陸河以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主要抓手,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陸河縣副縣長連燕峰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陸河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專題報告。在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情況下,陸河縣打造建成國家「森林鄉村」6個、省級「森林鄉村」9個、省級「森林小鎮」1個,鄉村綠化美化省級示範點12個,綠美古樹鄉村2個。
論壇上,專家學者們紛紛為陸河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中國林學會森林經理分會常務理事、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世清就如何提升縣域林質林相給出建議。「森林食品產業賦能林業高質量發展。」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級高工王洪峰提出,要藏食於林,蘊美寓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熱帶林業研究所所長徐大平建議要立足資源優勢,發展林業特色產業,助力陸河鄉村振興。有山有水有產業,宜居宜業宜休閒。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改革發展司原司長、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兼森林康養分會理事長劉拓指出,森林康養將為綠美廣東、綠美陸河更添成色。
2013年以來,陸河縣完成森林撫育54萬畝、造林22萬畝,基本消滅宜林荒山,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3.04%,環境空氣質素優良天數比例超98%,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近年來獲評廣東首個「中國生態養生之鄉」,入選國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是全省第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地區。 近年來,陸河縣以創建國家森林縣域城市為抓手,着力推進森林生態、森林產業、森林服務、森林生態文化、森林支撐建設,構建高品質森林城市。
據了解,本次論壇是廣東首場以綠美生態建設為主題的活動,採用現場考察、專題報告、專家報告等形式,匯集政府、媒體、協會等多方資源,從林業碳匯、縣域綠化、林業產業、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方面探索陸河生態建設實現路徑,打造綠美汕尾示範縣。廣東省林業局、汕尾市和陸河縣有關領導,全省相關企業、專家學者、媒體等逾100人參加了本次論壇。(記者 余麗齡 通訊員 戴甜甜 攝影 吳秒衡)
頂圖: 2023綠美生態建設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