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隨着最後一節鋼桁梁精準就位,由廣鐵集團廣州工程建設指揮部建設,中鐵十二局施工的廣湛高鐵珠江四線特大橋珠江西橋鋼桁梁頂推施工順利完成。標誌着這一跨越珠江的「超級工程」取得新的突破,為廣湛高鐵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廣湛高鐵全線控制性工程,珠江四線特大橋正線長4.9公里、聯絡線長4.1公里,兩次跨越珠江主航道。新建橋梁需在廣佛放射線兩線公路橋夾縫中穿行,下穿廣州內環路高架橋,且緊鄰運營中的地鐵線路,工程綜合難度和安全風險系數在國內同類型工程中屬於前列。
尤為特殊的是,原廣茂鐵路珠江東西橋是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為保護好這一歷史建築,廣鐵集團遵循「拆東保西、拆一建三」原則進行保護性改建。「我們採取『新舊橋梁共融』方案,將既有橋梁的歷史風貌與現代高鐵功能結合,既保留城市記憶,又實現四線高鐵並行的高效布局。」廣州工程建設指揮部廣湛段落指副指揮長符自創介紹。
此次完成的珠江西橋頂推段為兩聯總長315.25米的連續鋼桁梁,單聯最大跨度達100米。面對珠江航道通航限高、場地受限等挑戰,建設者採用「多點同步液壓頂推」技術,通過24台千斤頂組成的智能控制系統,以每小時3米的速度將總重接近四千噸的鋼桁梁向江面推進,全程誤差控制在5毫米以內,相當於兩枚硬幣的厚度。
「我們在施工中運用BIM技術建立三維模型,實時監控應力變形,並在珠江水系採用『臨時支墩+永久橋墩』組合支撐體系,確保施工零事故。」中鐵十二局集團廣湛鐵路一標項目負責人吳道洪介紹。
珠江四線特大橋建成後,將與珠江東岸已貫通的橋梁段共同構成廣湛高鐵過江通道。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湛高鐵通車後,廣州至湛江通行時間將由3小時左右縮短至1.5小時,並通過銜接深湛、合湛等線路,全面激活粵西與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同城效應」。
目前,珠江四線特大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隨着這座集智能建造、文脈傳承於一體的超級工程穩步推進,廣佛雙城軌道交通網絡將進一步加密,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廣湛高鐵起於廣州站,終至湛江北站,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設12座車站。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首條貫通粵西沿海城市群的高速鐵路,對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何嘉敏 通訊員 呂翀 易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