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中央收膠」的「塑膠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先導計劃」將於本月18日完成歷史任務,「綠在區區」將繼續為市民提供塑膠回收服務。環保署今日(9日)宣布,新安排是基於免卻兩項計劃的工作重疊,增強塑膠回收市場的競爭力,令工作不再集中於3間中標的先導計劃承辦商,新安排的成本比「先導計劃」能減少約24%。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廢物管理)黃智華表示 ,先導計劃與「綠在區區」在回收塑膠方面有資源重疊,因為先導計劃的車隊會定時每天到相關屋苑收塑膠,但「綠在區區」的車隊亦同樣會到屋苑收塑膠、金屬、紙等可回收廢品。新安排除了減省重疊的工作外,未來「綠在區區」營運團體可以將收集到的塑膠交予任何市場上由環保署核准的回收商作處理,而不單是以往先導計劃指定的3個回收商,讓回收業界有一個開放的競爭市場,可以減低處理廢塑膠的收集及回收成本。
先導計劃於2020年1月起於東區、觀塘區和沙田區推行,其後在2022年1月擴展至大埔區、西貢區、中西區、深水埗區、荃灣區和屯門區,工作包括配合公眾教育、改變市民的行為習慣、提升公眾對整體廢塑膠回收的信心、在九區收集非工商業廢塑膠,以及在當中3區的屋苑收集廢塑膠。
政府在2020年底起逐步擴大「綠在區區」,其工作是推動整體回收的公眾教育、改變市民的行為習慣、提升公眾對回收的信心,以及由2020年底開始逐步在18區建立回收網絡,向屋苑提供回收服務,接收9種回收物,當中亦包括廢塑膠。「綠在區區」的工作與先導計劃在廢塑膠有多方面的重疊。
黃智華強調,新安排下,先導計劃以往向屋苑提供的所有塑膠回收服務不會受到影響,「綠在區區」營運團體更可以與屋苑聯繫以提供更靈活的屋苑回收服務,同時收集塑膠和其他回收物,提升成本效益,估計成本可以較先導計劃減少約24%。
他續稱,未來政府將透過生產者責任計劃共同法律框架的有關條例草案,一併引入發牌制度,管制塑膠回收商處理廢塑膠的種類、處理方法、回收及棄置量、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等,推動回收業界以優質化發展為目標,擴大轉廢為材。政府將於今年上半年將有關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記者:李銘欣 / 攝影:崔俊良)
頂圖圖説: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廢物管理)黃智華(左)今日(9日)宣布俗稱「中央收膠」的「塑膠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先導計劃」將於本月18日完成歷史任務。(崔俊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