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黟縣西遞鎮源川村地處西遞鎮東南隅,距鎮中心8公里、黟縣縣城16公里,是黟縣與休寧縣的交界村,轄8個村民組1044人。近年來,源川村堅持黨建引領,錨定強村富民目標,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從「揚塵村」變成「梅好村」,助推基層治理「一路生花」。
組織覆蓋,變「有形」為「有效」。近年來,隨着昌景黃、池黃高鐵的穿境而過,「黟縣東站」高鐵站在源川村建設運營,給全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近5年的高鐵建設打通了源川致富路的同時,各類問題也隨之而來。源川村緊緊壓實黨支部職責,以「五微」行動為抓手,以網格化為依託,樹立了「把村里群眾當親戚走、把上門群眾當客人待」的幹部工作作風,村幹部敞開大門辦公、群眾來訪優先接待。開展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前,堅持聽取群眾意見,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做到黨群聯心、發展共贏。
多元共治,變「村事」為「家事」。源川村積極推動基層治理創新,探索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通過戶主會、百姓評理說事等村民議事形式,讓村民們主動參與到村莊治理中來。在矛盾糾紛化解方面,充分運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借古喻今、悉心規勸,為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妥善處理村民矛盾糾紛17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積極動員村民代表、鄉賢理事會成員等力量參與調解。同時,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舉辦送戲下鄉、村晚村碗、電影放映等活動57場次,持續開展「最美婆婆」「最美媳婦」「勤勞之星」等評選活動29次,進一步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產業興旺,變「青山」為「金山」。源川村山多地少,一直以種茶採茶和種桑養蠶為主,產業模式的滯後成為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的瓶頸。為此,源川村藉助高鐵區位優勢發展壯大青梅產業的目標,並遠赴浙江安吉余村、嘉興海鹽等地學習先進經驗。成立專業合作社,擴大青梅種植規模達1200餘畝,銷售收入實現了質的飛躍。同時,積極推動「黟梅」品牌商標的註冊,打造了一條集基地、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黟梅酒」產業鏈,實現了一、二、三產的融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增長,也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記者 吳敏 通訊員 程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