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廈門湖里這間300多年古厝品鑒文化之旅

廈門湖里這間300多年古厝品鑒文化之旅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5-01-02 17:03:31 來源:湖里頭條

    穿過高樓林立的「水泥森林」,走進坂美民俗文化園,推開「坂美九十九間」的大門,300多年的光陰仿佛僅是一瞬。

    尊重記憶、珍惜記憶。在城市更新中,如何保留文化遺產?走進「坂美九十九間」,或許能給我們一個有價值的思考。今天,一起來看看它的故事.

1.jpg

    「門口那個石墩子,是我們年輕時候給稻穀脫殼的石臼。」「家門口這口井也還在,裏面還有水呢!」「沒想到,連爺爺傳下來的算盤都保留了下來!」……68歲的坂美阿伯石雙蓮重回熟悉的古厝,在前後厝來回踱步,為廳堂里的八仙桌拂去塵埃,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把他帶回四十多年前的年輕歲月……

    日前,湖里區金山街道五通社區「坂美九十九間」完成最後的修繕工作,它所在的坂美民俗文化園不久後將正式對公眾開放。

    「坂美九十九間」背靠着恆禾七尚樓群,與廈門七尚酒店僅一條馬路之隔。它是廈門島內現存最為精美的、體量最大的閩南紅磚大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古時候,這樣的體例和裝潢,就是豪宅。」湖里區政協特邀研究員、文史專家黃國富說道。

    「在五星級酒店旁邊保留帶有古韻的『坂美九十九間』,讓這裏變成更吸引人、更具特色的城區。」湖里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肖瓊說。

2.jpg

    溯源——名門豪宅工藝精湛,確實有99個房間

    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是閩南一帶最具有代表意義的傳統民居建築,外在建築艷麗,而內在樸實端莊。

    廈門市博物館原副館長、文博研究員鄭東第一次走進「坂美九十九間」時,拍照都不敢離得太近。「古厝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一是氣勢宏大,二是飽經滄桑。」

    據記載,「坂美九十九間」總建築面積約1820平方米,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坂美九十九間」,並非虛名。「我認真數過了,確實擁有99個房間,包括83個房間和16個厝尾間」。鄭東說,「九」在古代有至高的含義,也象徵吉祥、尊貴,因此「九十九間」常常是虛指。然而在20多年文博工作里,他頭一次在廈門見到完整的「九十九間」。

3.jpg

    「坂美九十九間」採用石雕、磚雕、木雕、泥塑、瓷片剪貼等裝飾手法,工藝精湛,在本地民居大厝中出類拔萃。例如屋頂的剪瓷雕圖案「鳳凰于飛」就十分精美,代表富商大族的心中理想,因為石氏的祖先曾高中進士,赫赫有名。

    據黃國富考證,坂美是島內惟一一個石姓聚居的村落。在宋代,石仲甫、石起宗等十多位石姓人相繼中進士,後來逐漸成為同安四大望族之一,俗稱「西石」。明初,「西石」因遭變故,族人分遷散居各地,其中一部分族人來到坂美並定居,算起來距今已超過600年。

    《湖裡文史資料》記載,「坂美九十九間」的主人是清朝航運商人石日華。石日華經商後獲利頗豐,發家後在海灣上建起了閩南紅磚大厝,這樣出門即可上船,到岸也就回了家。也因為行船便利,他的生意做得越發紅火,運載布料、煙草等商品近至金門、澎湖、鹿港等口岸,遠至南洋,又從台灣和南洋載回大米、鹿肉、香料等進行貿易。

4.jpg

    更有意思的是,黃國富說,相傳石日華擁有99艘大船,他的居所也逐漸擴建成為擁有99個房間的群落,也就是今天的「坂美九十九間」。與一般閩南民居的單護厝或雙護厝不同,「坂美九十九間」有八列護厝,因此具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2013年,湖里區政府將其登記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保護——牆壁剝蝕屋瓦脫落成危房,一份檢察建議開啟修繕

    我們跟着石雙蓮,推開一扇沒有關嚴的木門,進入古厝中,但見門中有門,巷中有巷,恍若迷宮。儘管房門有些褪色,但古厝乾淨整潔,散發古色古香的韻味。

    「四十多年前,我結婚時搬進這裏,大女兒就在這間房子出生,當時這裏住着70多口人,逢年過節別提有多熱鬧了!」站在偌大的院子裡,石雙蓮耳邊似乎迴響起當年的歡聲笑語。

    而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石家人的傳說和「坂美九十九間」似乎被湮沒在舊村里,昔日用金山銀海砸出來的「豪宅」也慢慢凋零。

    在一張拍攝於2019年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古厝房門破舊、牆壁剝蝕、屋頂瓦片脫落,私接的電線、堆放的雜物看起來凌亂不堪,已然不見往日繁榮的景象;中庭內甚至搭蓋了違章建築,更是讓這裏成為危房。

    城市更新,讓古厝有了新的生機。「坂美九十九間」地處湖裡東部舊村整村改造範圍內,當時村民們一度擔心古厝被拆除。湖里區在推進東部舊村改造過程中,意識到需要統籌文物保護與城市規劃建設,並研究制定了《湖里區東部舊改片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方案》,因此留下了這個寶貴的古厝群落。

5.jpg

    2021年,一份檢察建議,讓這個古厝群落重回公眾視野。

    當時,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要求檢察機關探索辦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損害案件。2021年5至6月,湖里區檢察院實地勘察了轄區三十餘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場所,發現包含「坂美九十九間」在內的多處建築存在日常維護和修繕不到位的情況,其中「坂美九十九間」成為危房、違章搭蓋等情況備受關注。

    「當時,我們發現這座規模龐大的紅磚古厝已經房門衰朽、牆壁剝蝕、瓦片脫落,可以說在夾縫中生存,情況很不樂觀。」湖里區檢察院副檢察長鄭新宇回憶。

    在對湖里區文物主管部門和轄區街道辦事處開具的檢察建議書裡,區檢察院提出應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確保文物安全。

6.jpg

    這份檢察建議得到了湖里區的重視,「坂美九十九間」修繕工作正式啟動。湖里區文旅局組織開展現場勘察、編制設計方案,區城管局、區徵收中心、金山街道等職能部門依法查處文物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周邊違反城鄉規劃管理的新增違法建設,加快推進徵拆進度,最終形成古建築共同保護合力。

    新生——保留原本形制和工藝,復原「會呼吸的牆」

    2023年5月,坂美民俗文化園正式動工建設,也同步開啟了「坂美九十九間」的修繕保護。

    在修繕過程中,相關部門都達成一種「默契」——只有還原當年的風貌,才能留住鄉愁記憶。

    根據《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修舊如舊,需要保留原本的形制、結構、材料、工藝。

    保留建築群的結構好理解,保留形制指的是什麼呢?鄭東打了個比方,較為高大的主厝屋頂是人字形山牆和燕尾脊,而較低矮的護厝則是馬鞍形山牆和田埂脊,在修繕過程中要注意加以區分,「不同的形制代表建築主次關係和建築文化內涵,這些都包含很重要的信息。」

7.jpg

    古建築修繕,可以說是一門專門學問,而修舊如舊的秘訣,都藏在細節里。撫摸着古厝乳白色的牆,與現代建築中使用的平滑的石膏膩子不同,略帶粗糙的觸感和青灰的色澤透出古樸的質感和觀感。鄭東說,為了將牆面盡量做到接近原汁原味,修繕團隊專門到泉州安溪、南安請來老手藝人,並找到閩南古厝使用的海蠣殼煆燒灰,按傳統工藝流程將殼灰先浸泡在專門的水池裡半個月以上,使灰漿質地更有韌性,然後加入淡水沙和水調配攪拌,對牆面進行抹灰、壓光。拍漿時還需掌握合適的乾濕度,這樣才能使牆面干透後不容易開裂,經久耐用。

    這種牆面還透氣防潮,殼灰的氣孔讓牆面自己會「呼吸」,比起一般的油漆,更加適合閩南悶熱潮濕的天氣,這也是當年的建築牆面能保留百年的秘訣之一。

8.jpg

    在「坂美九十九間」修繕現場,師傅和工人們根據圖紙要求對木料進行加工,將整塊原木用斧頭砍剁成所需要的尺寸,保留了手工痕跡。作為修繕工作的相關負責人,湖裡國投工程公司的工作人員潘勁松解釋說,無論是一塊紅磚,還是一塊木雕,都要盡量採用古法手工藝製作——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古建築只是修修補補卻比蓋樓房耗時更久。

    有趣的是,廳堂內略帶「蜘蛛紋」的紅色土磚,也是有意保留下來的。鄭東解釋,這些紅磚有上百年歷史,能提供很多信息,包括當時紅磚規格尺寸、磚坯原材料配比、燒制工藝以及地面鋪裝墊層等。「當時較好的紅磚粘土一般來自九龍江出海口的龍海等地,那裏的粘土酸鹼度中和且質地細膩,才能燒出高檔紅磚,現在出於環境保護不再開採,因此很難再有這樣的紅磚了。」

9.jpg

    古厝保留了韻味,也為這裏的人們帶回了記憶。石雙蓮坐在大門口,眼前仿佛浮現青蔥歲月的熟悉場景,院子裡吹起陣陣清風,傍晚略帶涼意,他卻遲遲捨不得離開……

    如今,這片古厝的整體修繕完成,勒腳、牆身、簷邊盡量保存原有印記,屋內的木架構和房頂全部修葺一新。未來,包括「坂美九十九間」在內,整個坂美民俗文化園將挖掘閩南、閩台、華僑、海絲等特色文化元素,打造閩南民俗展館、海絲文化館、非遺研學基地等,讓城市更新和文化傳承深度融合。(來源 湖里頭條)

責任編輯:嚴燕紅 廈門湖里這間300多年古厝品鑒文化之旅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