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糾紛個案求助數字上升,個案宗數接近200宗,按年增加17.8%,申索金額超過1800萬元,其中以追討「欠薪」及「年假」為最多。估計在市道欠佳下,部分商舖突然結業,拖欠僱員應有薪金及補償。工聯會勞工服務中心今午(3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工友簽約時注意細節,慎防不合理及懲罰性條文。
身兼工聯會副理事長的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表示,截至11月,勞工服務中心合共處理198宗個案,較2022年的143宗和2023年的168宗,分別上升38.4%及17.8%。求助個案的總人數有232人,涉及申索金額超過180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187人及總申索金額1700多萬元,分別上升24%和4.7%。
丘燿誠續說,追討「欠薪」及「長期服務金」的個案,分別為55宗及26宗,對比同期的50宗和12宗,升幅較為明顯。勞服中心處理勞資糾紛個案時,發現部分僱主剝削員工手法層出不窮,例如在僱傭合約中設「不合理及懲罰性條文」及「假底薪」。有條文訂明,假如工友在簽約一年內於公司的合作單位下工作,需支付10萬元「中介費」,大大扼殺工友離職後的工作機會。
丘燿誠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勞工權益的教育和宣傳工作,並適時檢討及完善目前的僱傭條例。他呼籲工友簽署文件時,應仔細閱讀條文,若遇上勞資糾紛應立即向勞服中心及工會求助,以維護自身權益。
從事美容業的陳小姐出席記者會現身說法,以自身經歷為例,其底薪為每月1.2萬元,包括固定工資5000元、酌情獎金5000元及良好表現獎金2000元。而合約條文明確註明,酌情獎金和良好表現獎金由公司酌情發放。上班一個月後,工資僅得4000多元,比最低工資還要少,故被形容為「假底薪」。
由於陳小姐憂慮需賠償18個月的代通知金,因此再等待一個月,希望公司作出改善。然而,第二個月公司只發放8000多元,她最終因工資水平無法應付生活而決定離職。經過勞服中心協助,陳小姐到勞資審裁處申索得直,成功取回應有的工資。(記者 葉家亨)
頂圖:工聯會勞服中心召開記者會,公布今年協助處理的勞資糾紛數據。(記者 葉家亨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