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竣
近年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簡稱:ESG)概念備受全球商界關注,滲入各行各業,該概念已逐漸成為政商發展策略中的重要指標。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亦肩負着推動ESG的重任,港府亟需提供更多ESG支援及普及化,讓更多中小企業意識到ESG的價值,並樂意投入實踐。
「渣打中小企指數」2024年第四季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港企對ESG的認知度顯著提升,相比兩年前增加38%。回顧港府近年政策,不難發現在推動ESG工作上不為遺力,去年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更與金融機構「拍住上」,讓企業以獲取綠色融資,凸顯了港府一方面不斷推動低碳及可持續發展的先導計劃,藉此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採用更為環保的設施和設備,冀港企在運營中能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另方面亦將投放資金用於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援,使業界在實踐ESG的過程中減少障礙。惟進步空間仍大,現時香港的中小企業中,僅有約9%設立了明確的ESG目標,距離市場期望還有所差距。
本港中小企之所以未能普及ESG管理理念,可歸因於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相比於大型企業,中小企資金鏈通常更為緊張,特別在疫情以後,業界正處於喘息階段,難以負擔推動ESG的高昂成本;第二,不少中小企的管理層對ESG概念實際不完全了解,人才市場也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令企業難以全面意識到ESG對提升長期競爭力,當中所帶來的潛在價值。上述難題有待化解,港府誠宜在推動ESG的過程中,持續加大投放力度幫港企轉型,推行更為清晰的政策指引,並與內地大灣區城市攜手合作,以幫助本港中小企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以啟德體育園為例,除了是香港的新地標,更是近年本地可持續發展的旗艦項目之一,同時展示出ESG如何能在大型公共設施上發揮積極作用。啟德體育園融入綠色建築和生態設計理念,運用智能管理系統來減少能耗,並安裝再生能源設備,展示出綠色、環保的設施運營模式。同時,體育園積極推動社會責任,譬如通過開放的公共空間,引入便捷公共交通工具,增強市民對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中小企不妨借鑒啟德體育園,結合自身經營情況,了解如何以節約資源、降低碳排放和加強社會責任的方式,從而提升在市場的競爭優勢。
打造灣區綠色生態圈
實際上,大灣區的內地企業似乎比香港更能將ESG加以應用。有數據指,大灣區上市公司的ESG披露率從2022財年的73%,上升至2023財年的76%,創歷史新高,譬如深圳、廣州、珠海等城市不斷推動可持續發展和低碳城市建設,這歸功於當地有針對性政策、稅收優惠和補貼方案,正正也成為香港與內地共同打造灣區綠色生態圈的完美契機。香港可利用在綠色金融上的優勢,結合啟德體育園的實踐經驗,與大灣區各城市建立更緊密的ESG合作聯盟,藉此推動跨境ESG資源的共享。具體而言,香港在過去三年平均每年發行超過63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和相關金融產品,證明綠色金融的需求十分強勁,不妨在金融方面支持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項目,為其提供融資,幫助大灣區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增發綠色債券來支持粵港綠色的基建、綠色建築及優化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等等。這一來資金可推動本港企業得以應用,二來香港中小企在綠色貿易、綠色供應鏈等多個領域均可與內地企業互相借鑒學習,把握內地市場商機,做到共同推動、共同發展、共同應對,發揮粵港兩地的各自優勢,邁向雙贏。
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日後可多溝通,聯合舉辦ESG主題的活動,譬如在啟德體育園內舉行ESG論壇、展覽,邀請內地中小企、地方政府、學術專家和市民一同參與,交流實踐經驗和技術創新,以提升港企對ESG的認知,也助力培育更多ESG專業人才,加快中小企業在ESG實踐發展中的進程。
總之,香港的ESG發展勢不可擋。展望未來,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互助互信,齊齊推動ESG合作,通過金融支持、技術分享和政策協同,建立成熟完善的綠色生態圈。香港中小企業應繼續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源,逐步完善ESG體系,積極參與到大灣區ESG聯盟,真正成為可持續發展企業。
圖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