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茅龍筆是廣東江門的特產,以當地的白茅草製成,用此筆書寫,能形成書法的「飛白」技法,筆鋒獨特。現時白沙茅龍筆的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書法家李卓見,多年窮其積學,致力於茅龍筆書法的創作與研究,巧妙地將古樸典雅的漢隸、圓融高古的清隸、方勁險絕的魏碑、刀劈斧鑿的龍門廿品、古情逸韻的大篆金文熔冶一爐。
李卓見作品《踏石·抓鐵》,茅龍筆楷書中堂。
李卓見作品《黃公望詩》,茅龍筆隸書中堂。
李卓見作品《蕙質蘭心》,茅龍筆隸書扇面。
李卓見中學時與書法結緣,堅持每天練字不少於兩個小時。他善於吸納名師指點,潛心研習唐楷、漢隸、魏碑、晉帖,領悟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吸收了陳白沙創的「茅龍筆書法」精華。他曾於江門陳白沙紀念館舉辦《白沙學子李卓見茅龍書法展》,所展出的60幅書法作品皆是茅龍筆書法,首開江門地區茅龍筆個人書法展之先河。
李卓見作品《茶道》,茅龍筆隸書斗方。
李卓見作品《芝蘭·湖海》,茅龍筆行書對聯。
李卓見作品《山靜·鳶飛》,茅龍筆楷書對聯。
「藝海無涯,唯勤是岸」,李卓見博收古今名家碑帖之精華,堅持在吸收中求發展,在繼承中求創新,在書法藝術中注入時代節奏和現代氣派。李氏注重線條的內在張力與點畫輕重粗細的變化、對比;強調作品的氣勢與格調之古樸渾厚;用筆方圓兼使,提按隨字勢靈活揮運,且常滲入「草情篆韻」。用墨方面,枯濕、濃淡隨意相生,別出心裁。故其作品既雄強剛茂,充滿金石韻味,又古樸典雅,靈動多姿。曾有評家品其書法:筆法、結字、章法等表層的因素固然精彩,但更深層次是從其字裏行間,可領悟到為人處世、倔強向上、不屈不撓、樂觀豁達的人格力量。(記者:Janice)
李卓見作品《聽雨》,茅龍筆榜書對聯。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展出之茅龍筆書法作品。
書法家簡介
書法家李卓見。
李卓見,新會七堡人,號白沙學子,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三、四屆理事。1994年9月,其書法作品被中南海作為珍品收藏並收入《中南海珍藏書集》。1997年廣東省書法界「朝霞工程」之「廣東省優秀中青年書法家八人作品展」作者之一,與張桂光、陳初生、周樹堅、李小如等八人,在廣州成功舉辦展覽,奠定書壇之地位。曾被江門市人民政府授予「優秀文藝家」、「專業技術撥尖人才」稱號。1998年被評為廣東省文聯各文藝家協會優秀中青年會員,歷任新會博物館副館長、新會書法協會會長。2003年9月,李卓見以其茅龍筆創作的自作詩條幅入選全國公開徵稿的《2003(漢城)國際書法名人大展》,受韓國國際書法聯盟邀請,並經文化部中國國際對外展覽中心選派,成為中國書協主席沈鵬為團長的中國書法家代表團成員,赴韓國參加該展覽的開幕式及國際書法交流。2012年6月應邀作為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4套)《國寶檔案》欄目解說嘉賓,錄製評述陳白沙的茅龍筆書法藝術,向國際播放。2013年10月,早中國書畫藝術促進會主辦、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承辦的「法國羅浮宮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展出其茅龍筆書法作品,為推廣茅龍筆書法作出貢獻。2014年4月,其茅龍筆書法成功納入江門市原創優秀文藝精品推廣計劃」,《「茅龍追夢」—李卓見茅龍書法作品展》於4月27日在江門書法院舉行。2017年3月,獲無為社尚儒基金「2016年度白沙茅龍筆書法」傳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