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員 吳桐山
隨着全球疫情陰霾逐漸散去,香港經濟也逐步踏上了復蘇之路。然而,這一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中小企業,作為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營狀況仍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凸顯出經濟轉型期的重重挑戰。在此背景下,香港社會各界需共同努力,特別是銀行與政府在支持中小企業方面應發揮關鍵作用,共渡時艱。
根據香港總商會最近進行的中小企業問卷調查,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企業表示業務狀況仍未恢復,其中近四成企業預期今年營業額將進一步減少。資金周轉成為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這既與勞工成本高企、租金昂貴等經營成本上升有關,也反映了市場需求的疲軟。面對這一困境,中小企業不得不採取減價促銷、裁員等措施以緩解現金流壓力,但這些舉措往往只能短期內緩解問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面對中小企業的困境,特區政府和銀行界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支持。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指示香港金管局與銀行及工商界保持溝通,以包容態度協助中小企業應對資金周轉問題。隨後,金管局聯合「銀行業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推出了九項具體措施,包括不要求能按時供款的按揭客戶提前還款、不因抵押品價值變化而調整商業額度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
然而,儘管政府已推出多項資助計劃,但仍有近半中小企業表示融資困難。這反映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處理時間過長、申請程序複雜等。因此,政府需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和推廣,簡化申請流程,確保中小企業能夠便捷地獲得資金支持。
本港實施聯繫匯率,利率政策要跟隨美國走,現在市場預期美國9月份一定會減息,只是幅度多少。但由於本港銀行之前加息幅度就沒有百分百跟足美國,在美國減息周期早段,香港企業仍然要熬多一段黎明之前的黑暗。
加快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
長遠來看,香港經濟要實現持續復蘇,必須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小企業作為經濟活力的源泉,更應積極求變,提升自身競爭力。在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香港企業需要更加注重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打造獨特的品牌效應,以吸引和留住消費者。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和內地市場,利用多元化管道擴大銷售網絡。
此外,香港政府也應發揮引導作用,推動「盛事經濟」等創新舉措,為本地消費注入新活力。通過舉辦大型國際盛事和特色活動,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消費,帶動餐飲、零售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加強與國際市場的聯繫與合作,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圖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