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士國際(025)旗下其士(建築)負責建造的香港房屋協會沙田乙明邨長者房屋項目松悅樓, 於今年完工,為本港首個採用「全組裝合成」(Full 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Full MiC)技術的建築項目。其士(建築)稱,全組裝合成有助減廢減排,且建造過程中零投訴,有效促進社區共融。集團已將項目累積的經驗,進一步應用至興建簡約公屋上。
雖然不少香港最新建築項目已運用「組裝合成」(MiC)技術,但松悅樓在運用上比其他項目更徹底,電梯、樓梯、走廊,甚至機電房都預先在工場製造。
建築用工減少六成
「我們除了項目(松悅樓)的地基外,幾乎所有工序都是運用了MiC。」其士(建築)助理總經理(屋宇設備及建築信息模擬)關耀偉(圖右)表示,在建築工地外預先製作組件,既可避免組件「日曬雨淋」,又可避免建築工人在高空工作,減低安全隱患。
關耀偉強調,運用Full MiC後,建築工人的數目可減少60%,工人的每天工作量亦可減少30%。
MiC的另一好處,就是可以避免工序出錯。關耀偉稱,松悅樓項目運用了廠房追蹤技術,透過電腦為每一建築組件編制號碼,再利用無線射頻辨識(RFID),透過手機讀取及追蹤組件的位置及驗收組件。
關耀偉坦言,1981起落成的乙明邨屬所謂的「老人村」,且街市仍在運作,「面對乙明邨的周邊環境,若用傳統方式建造電梯井,工人要每晚7時才收工。由於不少大型車輛要經常出入工地,增加發生交通意外機會,又容易與居民發生摩擦,因此我們採用MiC施工。」
其士(建築)助理總經理(技術)周俊龍(圖左)補充,興建過程中基本上是「零投訴」。他續說,MiC體現了流水式生產,提升工作質量之餘,建築組件又可在工場驗收,減低建築期內所產生的垃圾,並提升生產質素。
大大節省原材料
周俊龍保守估計,傳統建築方式要浪費10%至20%的原材料(包括泥水、螺絲、喉管等),若將建築組件於廠房預先生產,建築期內浪費比率可低至1%至2%。
從松悅樓項目累積Full MiC經驗後,其士(建築)將相關技術應用位於元朗攸壆路、屯門第3A區及牛頭角彩興路,總共三個簡約公屋項目。
松悅樓的電梯槽已不再使用石屎井道,改用預製組件,關耀偉說:「不止電梯槽,今天建築簡約公屋時,甚至升降機門及升降機塔,亦可使用預製組裝。」
周俊龍強調,簡約公屋的組件將來拆卸時可以搬走,「若電梯井道亦運用MiC,往後在搬遷時,整條電梯井道亦可搬走」。他期望,透過在簡約公屋運用Full MiC,可以達到「初建、逆建及重建」的效果。他又期望,透過松悅樓樹立案例,鼓勵地產發展商以MiC向建築商招標。他相信,屋宇署已為採用MiC的發展商提供總樓面面積寬免,可鼓勵發展商加快轉用MiC。
新技術促企業提升管治水平
其士(建築)助理總經理(技術)周俊龍(圖左)表示,組裝合成(MiC)促使建築商使用更多預先規劃,業界生態因而改變,包括將建築組件「工業化」,不單減廢減排,亦有助提升發展商和建築商的企業管治水平。
從「邊做邊諗」到預先計劃
「香港建築行業的傳統模式是『邊做邊諗』,但MiC迫使建築項目和營運者預先計劃工序。」周俊龍稱,以房協沙田乙明邨長者房屋松悅樓為例,由於預製組件是在內地進行,公司要親自在內地監理,且要考慮預製組件的運輸問題。
「內地和香港的路橋高度一般介乎3.5米至4.5米,而運輸預製組件的車輛一般至少高於1米,機房高於3.5米時便不能使用MiC。因此,採用MiC建築方式時,要同時考慮預製組件工場的所在地。」周俊龍說。(文:鄺偉軒 / 圖:崔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