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輕步到來,深圳的天空見證了候鳥們揮翅作別,陸續開啟北歸之旅的壯麗景象。
記者5月7日從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的重要驛站和越冬地,2024年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首次全國範圍越冬水鳥同步監測中,深圳的水鳥種類、種群數量和棲息地狀況等基礎數據較好。
踏入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紅樹林鬱鬱蔥蔥,鳥蟲鳴聲聲悅耳。管理人員告知,大多數棲息候鳥已北歸,只有少量反嘴鷸、紅腳鷸以及二三十隻黑臉琵鷺仍流連忘返。過境鳥遷徙也至尾聲,僅見少量紅頸濱鷸、彎嘴濱鷸,偶見一隻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黃嘴白鷺。
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及周邊,是深圳水鳥最集中的區域,2023年監測到鳥類數量43108隻,涵蓋14目43科152種。其中,水鳥尤為豐富,鴨類、鴴鷸類、鸕鶿類均突破萬隻大關,鷺類、鷗類、秧雞類也為數眾多。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灣水鳥監測數量自2019年以來一直穩定在約3.8萬-4.3萬隻,估測保護區及周邊2023年度候鳥遷飛數量為5.0萬-6.5萬隻,顯示出自然生態保護的明顯成效。普通鸕鶿、赤頸鴨、鳳頭潛鴨、黑腹濱鷸、紅嘴鷗、反嘴鷸、綠翅鴨、黑尾塍鷸、大白鷺、琵嘴鴨、針尾鴨等為優勢物種,與這片濕地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紐帶。特別是鷺類,成為最穩定的水鳥種類之一。在2024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中,深港后海灣監測到395隻黑臉琵鷺,較2023年299隻,增加了96隻。
深圳市觀鳥協會的《深圳鳥類名錄2024版》也記載,深圳現分布鳥類431種,約占中國鳥類總數近三成。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76種、IUCN紅色名錄的極危物種3種、瀕危物種7種、易危物種16種、近危物種19種。就在2023年,深圳迎來鳥類發現高峰,新發現10種鳥類。這無疑是自然生態保護給城市的一份厚禮。
2023年候鳥越冬將近尾聲之際,深圳交出了亮麗成績單,不僅彰顯了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保護和修復生態、打造鳥類友好城市的堅定決心,也展示了自然生態更優美、生物多樣性更豐富的新貌。
近一年來,深圳持續開展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人工種植本土紅樹,營造鳥類棲息灘涂,豐富候鳥「大食堂」;建立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用科學管理推動高效保護;全國首單紅樹林保護碳匯拍賣,開拓了市場化、多元化、反哺型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編制《鳥類友好城市規劃與設計指引(徵求意見稿)》,在全國率先為建設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提供適用性解決方案;騰訊深圳濱海大廈率先改造玻璃幕牆「防鳥撞」,讓摩天大樓變成「鳥類友好型建築」;成立公益護飛隊,力推「愛鳥周」「世界候鳥日」等自然教育,讓愛鳥護鳥深入人心、生態保護融入城市點滴。
海岸線蜿蜒曲折,紅樹林綠意盎然,鷗鷺鴨覓食嬉戲……這是「綠美深圳」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也是城市人居環境軟實力的金色名片。隨着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正式落戶深圳,這座城市將繼續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願祈萬千候鳥,歸途順暢無虞;期許金秋再聚,共賞羽影翩翩!(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秦綺蔚)
頂圖:候鳥棲息於福田紅樹林濕地。(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