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 親眼看到嫦娥六號雨中發射、順利入軌的那一刻,航天人是怎樣的感受?
有的人激動落淚,有的人沉默不語……
「希望我的女兒也能看到,這是爸爸完成的優秀作業。」為了這一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箭總裝團隊成員駱鑫生「等」了很久。
2023年10月至今,長五遙六、遙七、遙八「三連發」,駱鑫生和同事們已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奮戰近200天。
航天是「複雜巨系統」工程。在濱海灘涂、大漠戈壁、茫茫太空,萬千航天工作者堅守崗位,為每一次任務全力以赴。
「爸爸,你什麼時候能來接我放學一次呀?」駱鑫生7歲的女兒常常在視頻通話結束前這樣發問。
「寶寶,你是爸爸工作的最大動力。」每次聽到女兒追問,駱鑫生都會這樣安慰。「其實特別想越過屏幕抱一抱她」,可是,作為中國探月事業的一員,他放不下航天。
椰風陣陣,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矗立在海畔,這是駱鑫生的心之所繫:「要把數以萬計的零部件組裝成火箭,哪怕一點微小的改變都會影響系統全局」。
和惡劣天氣「搶」進度,想盡辦法「擠時間」,中國航天人分秒必爭,確保計劃周密、人員穩定、萬無一失。
2023年12月中旬,一股寒潮襲擊了海南省文昌市,當地氣溫降到6攝氏度。狂風夾雜着濕冷的空氣,不斷「侵擾」正在戶外為發射台進行防熱塗覆工作的隊員。
「現場塗覆工作是發射平台恢復工作的重要一項,雨水和濕度會造成塗覆不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五系列火箭發射支持系統成員曾毅說,我們分成多個小組,不分白天黑夜,只要雨停了、風小了,就見縫插針作業。
向太空進發,中國航天人分秒必爭。從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到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的「時間表」滿滿當當,每一位航天人使命必達。
創新背後,是百折不撓的科研攻關,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
回望中國探月工程20年,從給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陸,再到成功帶回月壤,中國已順利完成 「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探月工程四期持續推進。逐夢太空,中國將同全人類分享探索宇宙的更多驚喜。(新華社記者顧天成、徐鵬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