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四月,熱情似火。人流如織,商流如潮。
熱度不斷攀升的除了溫度,還有廣州這座城市的人氣、商氣、煙火氣。
4月15日,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舉辦,開啟新航。僅開展的第一個小時,就有2萬多國外採購商進館,其中40%是新採購商。老採購商熱情不減,新採購商蜂擁而至。這充分彰顯着廣交會的魅力。
作為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展品最多的綜合性國際貿易展會,自1957年創辦以來,如今已走過67個春秋,從未間斷。
回首來路,邁步向前。
一部廣交會的歷史,便是濃縮的中國製造、中國商品走向世界的歷史。廣交會雖經受各種嚴峻考驗,但從未中斷,它從一個側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形象和發展成就。
從首屆的19個國家和地區僅1200多名採購商,到目前每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萬名境外採購商,自廣交會創辦以來,中國企業從這裏走出國門、擁抱市場;全球客商在這裏與中國結緣。
它見證了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也見證了中國經濟從弱小到強大的歷程,同時也是中國外貿「韌實力」不斷加強、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的參與者、見證者。
迎天下客,結四海賓。
時至今日,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耀眼」名片,廣交會依然是連接中外的貿易之橋、溝通之橋、友誼之橋。
可以預見,本屆廣交會必將再次向世界奏響中國開放的強音,再次向世界繪就中國開放所帶來的美好畫卷。
廣交會,讓中國再次站在世界貿易舞台的中央。
春潮湧動,萬商雲集。
「變」與「不變」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從20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最近的40多年時間,就使一個多達十多億人口的東方大國,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迅速成了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之變,中國速度,一直讓世界感到好奇。
廣交會一直被比喻為是中國的「窗口」,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製造、中國文化,明白真正的中國。是的,換言之,廣交會的使命,也不僅僅是促成交易。因為,廣交會是什麼樣,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在外國客商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
中日關係觀察者河野洋平在《我眼中的中國》一書中曾回憶他於20世紀70年代初來華參加廣交會的情形。「國旅的人領着我們住進了指定的東方賓館。該賓館專供外國人住宿,外觀很漂亮……好不容易進了房間,卻發現裡面沒有空調。這麼熱的天,光靠電扇是不頂用的,於是只好開窗透風。結果,房間的燈光引來一大群蚊子……」
對於這位日本外賓而言,彼時在廣州最好的賓館中「沒有空調」,是一種他者眼中直觀的差距。如果說,這是一個外賓對於70年代初的廣州、對70年代初的中國的印象,那麼這份印象對於當下的中國年輕人而言,可能也充滿着那麼一份陌生、遙遠的「新鮮感」。
人從內心深處而言都是期待變化的。河野洋平在這本發布於2016年的書中感慨萬千,「當年的旅行,從日本出發,要花3天時間才能到北京。而2016年那年,每周有594個航班往返兩國之間。」
掩卷沉思,之所以如此,還是源於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
根據《2023年中國空調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我國空調產品的產量是全球第一,佔據了全球空調市場產量的50%以上。換句話說,全球每售出兩台空調就有一台是中國產的。不僅僅是空調,我國消費電子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產品前沿市場。
看看如今的廣州。2023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8萬億元。
看看廣東。2023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7萬億元、增長4.8%,是全國首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
再看看粵港澳大灣區。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綜合實力再上台階。
一直以來,在朝着更好的目標向上攀登,不論是廣交會,還是廣州、中國,都不曾止步。
在本屆廣交會上,還有哪些新產品會帶來新驚喜?這些產品又將如何改變生活?這已經不僅僅是海內外客商的期待,更是一種追求美好的「信仰」。
拾級而上,向新而行。
以新質生產力為帆向高質量發展遠航
作為「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本屆廣交會展覽面積155萬平方米,2.86萬家企業參加出口展,其中新參展企業超4300家。截至4月14日,已有來自215個國家和地區的14.9萬名境外採購商進行了預註冊,較上屆同期增長17.4%。
廣交會的影響力之廣、「朋友圈」範圍之大,可見一斑。
廣交會雖已走過一甲子多的時光,但來自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採購商依舊絡繹不絕的遠赴重洋、跨越萬里前來奔赴「廣交之約」,其中,「新」便是經久不衰的綿延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廣交會一期便是以「先進製造」為主題,突出先進產業和科技支撐,向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採購商們展示中國的新質生產力。
「老廣交」煥發「新活力」。
本屆廣交會有什麼新產品、新亮點?是每一位前來參加廣交會的參展商、採購商最期待的答案,也是促使他們不遠萬里前來中國的動力。
腦機接口智能仿生手、自動導航的運輸設備、人工智能翻譯機等智能產品、自動化無人操作生產的高精密低噪音壓力機......
來自埃及的參展商米高表示,我希望,可以在這裏結識更多新的客戶。廣交會期間,我們有兩件事要做,一件,是通過廣交會把我們的產品銷往全球,與此同時,我們也會從中國購買零部件回埃及再組織生產。這讓我感到興奮不已,可謂一舉兩得。
像米高這樣的只是來自世界各地眾多慕名而來的其中一員。
數據顯示,本屆參展企業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5500家,比上一屆增長20%,預計現場展出的新品將超100萬件,綠色產品將超過45萬件,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將超過25萬件,比上一屆都有增長;4000多家企業曾獲國際創新設計獎項。
一組組抓人眼球的數據,其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強大活力,也是中國企業抓住製造業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機遇,不斷推動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這些中國製造,正不斷通過廣交會這個平台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助力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來自中國的新動能。
創新,為中國製造增添澎湃動能。
在廣交會展館裏,有不少展台會擺放着一個有紅色標識的認證書,這個認證書就是廣交會設計創新獎,簡稱CF獎。CF獎自2013年設立以來,10多年來已累計吸引7883家企業、14870件產品參評,共評選出1051件獲獎產品。
在廣交會設計創新獎設立的10多年來,不單見證了我國企業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轉變,更搭建起展示創新和推動創新的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國不斷加快創新的澎湃動能。
廣交會設計創新獎評選辦公室推廣專員李沁珂向記者介紹時說,廣交會設計創新獎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企業,能夠通過廣交會這一平台,向國內國際市場充分展現高端品質,展現設計創新的力量,獲獎的產品不僅展現中國製造的創新實力,更為行業和外貿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助力。
創新發展,永不止步。
不斷優化繪就「最大同心圓」
「潮自東方起,客從天下來」。
看航線。廣交會期間,根據廣州邊檢總站統計,廣交會期間預計日均出入境人數超3.7萬人次,日均查驗出入境交通工具超230架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入境外籍人員同比增長184%,來自世界各地、四面八方的航線在空中劃出一道道耀眼的航線,最終匯聚在廣州。
看鐵路。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乘坐着高鐵、動車,向同一個終點「奔赴」,在廣州匯集。
看碼頭。與廣交會一路之隔的廣州琶洲港澳口岸,據該站預測,第135屆廣交會期間琶洲港澳客運口岸總客流將超1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入境外籍人員將有較大幅度增長。
廣交世界,互利天下。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廣州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南大門,對外開放的大門也將越開越大。
辦證做減法,服務做加法。本屆廣交會更是亮出了廣州、廣東不斷對外開放的誠意。
看辦證。本屆廣交會提高辦證效率,首次在琶洲港澳碼頭設立辦證點,設置2個辦證組,在白雲機場增加6個辦證組,在酒店增加20個辦證組,比上屆增加28個辦證組,24小時提供辦證服務,為便利境外採購商到中國參加廣交會,目前90%的駐外使領館簽證辦理發放時間縮短到4個工作日。
看金融。本屆廣交會增設外幣兌換機、移動POS機等設備,不斷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此外,針對外籍來粵人員的現金使用習慣,本屆廣交會還在全轄營業網點均配備人民幣現金「零錢包」,將1元、5元、10元、20元的零鈔裝入這個「零錢包」手包中,境外人士在展館內消費可以順暢使用現金、外幣刷卡、流動支付等全球通用的支付方式。
看交通。廣交會加大交通運力投入,增加高峰期地鐵班次頻率。加強交通疏導,優化港灣式上下車區,增設大巴停車位。提高貨車調度效率,實行分時分段預約制,指引貨車精準駛入輪候區。
看服務。本屆廣交會設置了100個志願服務崗位,遴選3000名青年志願者上崗服務,為國內外客商提供語言翻譯、場館指引、辦證諮詢、交通疏導、應急醫療、旅遊宣傳等志願服務。
這些「一站式」服務,正是廣交會不斷加大開放力度最真實的寫照。
廣交會不僅給中國企業帶來巨大的變化,也給外國企業帶來了變化。一家來自荷蘭的企業,他們家族企業已經把商場開到了全歐洲以及北美、中東、北非地區,他曾驕傲地說,他們家族最大、最正確的選擇就是與廣交會合作,廣交會改變了他們家族的命運。
開放,繪就互利共贏的「最大同心圓」。
相向而行,同舟共濟。
此前,當記者每次經過廣交會正門時會發現來自全球的客商都酷愛在正門匾額下拍照留影,時常會被他們叫住幫忙拍照。每當拍攝完成時,許多外國客商都熟練地用中文對記者表示感謝。
「謝謝」二字言輕意重,從中看出,中國影響力在不斷放大,正折射出的是在世界不斷擴大的「朋友圈」。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同樣需要中國。
廣交會見證了中國對外開放、日益融入世界的歷程,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
在中國這片廣闊大地上,正不斷上演着客商雲集、人潮如織、市場鼎沸的場景,顯示着中國的經濟生機與活力。
這是一次春天的相見,播下希望,也植下互信。多走動,多見面,多交流,大家相向而行,將共同創造更好的未來。
美好的約會,從來都是「雙向奔赴」。
此刻,春意盎然的羊城、春暖花開的嶺南、春潮澎湃的中國已經張開了雙臂與世界相擁,吸引着來自全球客商不遠萬里來到這裏,大家一道為世界貿易送上「和煦的春風」。
潮起珠江,相擁世界。
(央視記者 鄭澍 劉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