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5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積極建設高水平的科研機構和創新平台,構建「教育-科研-創客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產業鏈孵化鏈條,為灣區科研人員和創業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支持,讓港澳青年安心在黃埔這片創新沃土深耕,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
粵港澳三地聯合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香港青年陳子翔是水中銀(國際)生物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項目落戶黃埔之後,在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的支持下成立了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生物大數據研發中心,通過生物科技與大數據幫助企業優化原料管理,增強研發實力、提高效能;香港青年科學家伍子龍帶領的華港龍生物科技受清華珠三角研究院邀請,在2022年6月落戶黃埔,專注於無痛透皮遞送細胞和生物製品的微針科技……據了解,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粵港澳創新中心成立3年多以來,共支持港澳項目16個,支持科研專項經費3700萬元。
作為材料領域的專業人才,來自香港的海歸博士倪釋凌看到了黃埔產業發展的巨大前景,決定把自己的實驗室落戶黃埔,致力於為國內各企業及科研機構提供專業的材料表徵及檢測分析服務,將尖端的顯微技術與製造業結合,成為實體產業與高校科研之間的橋樑。創業經驗豐富的香港青年楊騰也把企業搬到廣州科學城,他和團隊帶着VR(虛擬視像)項目,在黃埔不僅順利「賺到了人生的100萬」,還把產品服務從黃埔帶到了香港。
目前,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建成了以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引領的「2+3+N」戰略科創平台集群,集聚各類科研機構超1000家。
針對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該區構建「教育-科研-創客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產業鏈孵化鏈條,為灣區科研人員和創業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支持,讓港澳青年安心在黃埔這片創新沃土上深耕,粵港澳三地聯合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港澳青創10條」打通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難點堵點
為滿足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需要,着力打通港澳青年在內地創新創業的難點、堵點問題,2019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推出「港澳青創10條」,切實優化港澳青年就業創業環境、為港澳青年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便利——從創業啟動、創新激勵、平台建設、金融支持、辦公補貼、實習就業、合作交流、生活保障等方面送出一系列大禮包。
據統計,5年來,該區投入近8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運營,「港澳青創10條」等港澳青年專項政策自設立以來,兌現資金超過2000萬元,支持港澳青年來黃埔施展才華、追夢圓夢,大力促進港澳青年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發展。
為滿足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需要,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還規劃了8.6平方公里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成澳青部落、勵弘數創、灣創之星等服務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載體6家,總孵化面積達7.7萬平方米。累計孵化項目共498個、其中港澳項目186個,帶動就業6941人、其中港澳居民260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累計開展品牌活動300餘場,共吸引區內4000餘名粵港澳青年積極參與。
除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外,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持續深化港澳規則銜接,推進灣區全面融合。推出商事登記「政銀企」合作機制,為港澳等海外投資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足不出境、離岸辦理」完成商事登記辦理,投資落戶「全流程」辦理時間從平均45天壓縮至9天以內。近年來,該區為320多家外資企業提供「跨境通」服務,被評為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
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
黃埔與港澳有着深厚的合作淵源。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以屈臣氏、電訊盈科、李錦記、京信通信、港華燃氣等為代表的知名港資企業便陸續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落地生根,為該區引領廣州率先實現工業化發揮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2021年,《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實施方案》印發,廣州開發區全力推進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推動穗港產業協作從「製造」到「智造」華麗轉身。5年來,該區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發展機遇,在支持香港在優勢領域「再工業化」、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上發力,推動國家級開發區創新發展,通過深化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附加值,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從早期廣州開發區西區的香港創業者,到新一代港澳青年,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港澳人才和企業來到黃埔,擁抱灣區。(記者 黃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