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4月1日報道,中國製造業在經歷了五個月的下滑之後重回擴張。隨着一系列刺激措施開始發揮作用,繼1-2月的樂觀數據後,再次顯現經濟企穩的跡象。
該報道指出,衡量中國製造業活動的一個官方指標在先前連續五個月處於萎縮區間後,於3月重回擴張區間。
中國龐大的製造業在經歷了五個月的下滑之後,於3月份恢復了擴張。隨着近期一系列刺激措施開始發揮作用,經濟企穩的跡象再添一個。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日公布,衡量中國工廠活動的一個官方指標從2月份的49.1升至50.8,高於《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的50。而50是擴張與萎縮的分水嶺。
1-2月的一系列指標顯示,在製造業的帶動下,中國經濟今年開局穩健,出口超出預期,工業企業利潤恢復增長。
該報道稱,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一些經濟學家表示,中國政府仍需要推出更多的扶持政策,以實現這一相對較高的目標。
外界普遍預計今年財政刺激措施將在拉動需求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儘管中國央行最近的聲明提到將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但經濟學家表示,鑑於美聯儲降息時間的不確定性,中國央行近期不太可能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
大多數經濟學家亦認為,中國不太可能實施美國式的「量化寬鬆政策」,即指定央行購買政府債券。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政府仍傾向於收縮銀根。瑞銀經濟學家汪濤說,中國央行仍有相對充裕的空間通過傳統措施放鬆貨幣政策,這意味着央行不太可能採用非常規政策工具。
無論如何,隨着經濟出現初步反彈跡象,短期內中國政府採取緊急干預措施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該報道還說,周日公布的製造業PMI數據顯示,生產指數重返擴張區間,從2月份的49.8反彈至3月份的52.2。與此同時,從業人員指數從2月份的47.5升至48.1,表明製造業用工景氣度有所改善。
新訂單指數從2月份的49升至53,新出口訂單指數從2月份的46.3升至51.3,一年來首次超過50的臨界點,表明全球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有所改善。
另外,中國國家統計局周日稱,涵蓋服務業和建築業活動的中國非製造業PMI 3月份升至53,而2月份為51.4。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從2月份的51.0升至52.4,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從2月份的53.5升至56.2。
中國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出口額同比增長7.1%。儘管數據表現樂觀,但中國官員一再警告稱,今年外貿形勢極為嚴峻,並指出,針對製成品,尤其是中國產電動汽車的保護主義前景不斷升溫。電動汽車是中國最有前景的出口產業之一。
為了讓國內經濟擺脫對大規模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的依賴,中國政府一直在向國內龐大的製造業投入巨資,力求推動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報道亦提及,在3月初舉行的全國人大年度會議上,李強強調了製造業升級和科技創新。
總部位於紐約的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分析師上周二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國政府可能淘汰落後產能和讓最缺乏競爭力的企業退出市場,同時繼續支持其他企業的產能擴張、創新和出口。(編譯 李穎)
頂圖:小米汽車生產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