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記者在惠州大亞灣舉行的「高水平謀劃『三生』空間、高質量建設『三宜』城市」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於去年於8月26日獲批,該區規劃成果統一納入惠州全市空間規劃一併獲得審批。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大亞灣分局局長何珩表示,結合大亞灣未來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大亞灣國土空間規劃總體發展格局為「一線五區」,是惠州市由江向海發展的戰略龍頭、產業極化區、濱海形象展示窗口。
形成差異化協調發展態勢
據介紹,2015年至今,大亞灣編制的規劃約70項,初步建立「總規為綱、專規為補、詳規為主、城市設計為輔」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其中,「總規」就是指《大亞灣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下稱「總規」)。是從2019年7月開始啟動編制,歷經4年時間,規劃範圍涵蓋大亞灣行政轄區陸海全域,規劃期限為2020-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
記者注意到,該《總規》是落實惠州市「1+1+1」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按照陸海統籌、產業強化、城市提質的整體思路,優化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格局,以大亞灣海岸線為紐帶,以惠深沿海高速等區域性交通廊道為支撐,串聯五個功能片區,構建「一帶五區一海灣」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為大亞灣未來的發展提供指引和依據。
其中,「一線」指大亞灣海岸線,將在落實粵省、惠州市下達的自然岸線保有率及岸線管控要求基礎上,統籌岸上岸下功能布局推進海岸帶分段利用。「五區」是指五大功能片區,分別為:西區—定位為產城融合片區、澳頭—打造成山海連城濱海生活區、荃灣—打造現代化物流中心、石化區—定位為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霞涌—創建為生態宜居濱海新城。
何珩表示,該「總規」各片區結合區位特點、功能定位,借力重點地段開發和重點項目帶動,形成差異化協調發展態勢。各片區結合區位特點、功能定位,借力重點地段開發和重點項目帶動,形成差異化協調發展態勢。至2035年,預計惠州大亞灣常住人口規模80萬人左右,實際管理服務人口110萬人,全區城鎮化率達到100%。
引導新增工業用地向園區集聚
值得注意的是,大亞灣國土空間規劃成果主要包括明確發展目標定位、深度融深融灣發展、強化國土空間管控、優化用地用海結構、強化民生福祉保障、塑造濱海城區風貌、提升國土安全韌性、推進陸海統籌發展、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健全傳導管控機制等十個核心內容。
在深度融深融灣發展規劃中,何珩透露,將立足大亞灣融深融灣「前沿窗口」區位優勢,在產業方面規劃建設「1+3」平台,在交通方面着力提升區域互聯水平,推動大亞灣「融深融灣」發展。
為保障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空間,引導新增工業用地向大亞灣新興產業園、石化區、石化產業拓展區等重點產業平台集聚,提升產業用地比重,保障重點產業項目的用地需求,按照「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布局更集中」原則,優化工業控制線。
在保民生方面。按照建設現代化優美濱海城市標準,結合十五分鐘生活圈和補短板專項中的實施要求,完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布局,預留區級文體、醫療設施用地空間,結合近遠期時序落圖安排。
三大版塊錨定未來城市規劃發展重點方向
就系列城市規劃成果編制,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大亞灣分局總規劃師姜建偉在回應香港商報提問时稱,未來城市規劃發展重點方向,主要在三大版塊。一是構建一河兩岸城市新中心。為強化城市核心服務職能,提升城市吸引力,打造區域級城市綜合服務中心,規劃以淡澳河為核心脈絡,依托淡澳河、虎頭山、媽廟村等自然及文化資源,通過「以水為脈、活力網絡;核心塑造,IP激活及品質提升,形象重塑」等三大核心策略,形成「一帶一環,五點多片」的空間結構。二是澳頭濱海岸線整體提升工程(澳頭-猴仔灣片區城市設計)該工程主要為解決老城區「產業活力不足、建築風貌雜亂、重點路段擁堵」等品質問題,大亞灣提出了打造澳頭濱海十公里岸線和十平方公里腹地的「雙十工程」理念,以漁港人文特色為依托,打造集城市服務、漁民風情、休閒旅遊於一體的「宜居、宜業、宜遊」濱海文化片區。三是打造國內一流度假區和國際化社區(霞涌片區城市設計)。規劃錨定將大亞灣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和國內一流開發區的戰略定位,緊抓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契機,全面提升城市建設品質,通過對標國際理念和國際標準,全力推動霞涌片區打造成為「灣區特色」、「國際視野」、「開放包容」、「美麗和諧」的國內一流度假區和國際化社區,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的良性互動,吸引優秀人才、優質資源匯聚大亞灣,展現大亞灣開發區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記者 盧偉)
頂圖:發布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