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總體要求、重點任務等作出全面部署,其中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等。汕尾將聚焦國家及省關於區域協調發展部署,發揮海洋大市優勢,堅持以海洋為紐帶,在服務深圳發展的同時壯大自身,全力做好『融灣』這篇大文章。」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汕尾市市長鄭海濤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小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
鄭海濤介紹,汕尾依托原有的比亞迪汽車、比亞迪實業、比亞迪電子等產業基礎,發展汽車零部件、電子器件、電池等細分領域,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配套產業。小漠港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外貿出海口,將加強汕尾港與小漠港的聯動,共建「新港碼頭+臨港產業園區」,與深圳共建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此外,汕尾將紅海灣場址2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送出登陸點設在深汕特別合作區,每年可為深圳提供60億度綠電指標,為深圳等灣區城市開拓海外市場提供「綠電」保障。
鄭海濤說,目前,汕尾正加快推動20片、總面積775.05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場和馬宮等漁港經濟區建設,發展「深海漁業—漁港經濟—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品牌銷售」全產業鏈,爭創現代化海洋牧場省級創新試驗區。
如今,汕尾已併網投產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40萬千瓦,建成了粵東地區首個超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其中甲子風電場是全國最大平價海上風電場址。以海上風電為牽引,中廣核、華潤、明陽、深能源等大企業相繼入駐,2023年汕尾海工裝備製造業產值超130億元。「接下來將深化產業鏈延伸,把汕尾海工裝備基地打造成全省產業鏈條最全、關聯度最大、輻射帶動力最強的海工裝備製造產業集群之一。」鄭海濤說。
隨着廣汕汕高鐵等大動脈建成通車,汕尾將放大「高鐵效應」、擦亮「冬養汕尾」招牌,聚焦「全域、全季、全民、全業態、全要素」融合,推出一批濱海主題旅遊產品、網紅打卡點,吸引更多遊客奔向海陸豐、坐着高鐵來趕海。汕尾市還將壯大深遠海捕撈、水產品精深加工、石化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產業,並通過海洋產業科技研發與人才梯隊建設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記者余麗齡 通訊員單偉宗)
頂圖:全國人大代表、汕尾市市長鄭海濤(攝影:張梓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