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23條立法公眾諮詢昨日(28日)結束,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區全國人大、立法會議員梁美芬今晚(29日)於社交平台發文表示,諮詢期及23條立法方向完全符合國際標準,希望能盡快完成審議工作,順利通過有關法律。
梁美芬指出,隨着國際形勢急劇演變,科技高速發展,世界各國包括英美等普通法國家紛紛制訂及更新有關國家安全的法律,而關於國家安全的執法行動及立法程序,往往都快速果斷,不會左顧右盼,拖拖拉拉。若說2003年香港市民因為對國家安全概念陌生,又有反中亂港勢力在港搗亂,令立法不成功。今天,香港社會已形成共識,應盡快就23條立法。香港進行立法,除了是履行基本法23條的憲制責任,也是追趕世界趨勢,作為國際大都會,香港不應再落後於其他普通法管轄區,應好好制訂保護國家安全的法律,令市民真正無後顧之憂。
梁美芬續指,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清楚列明保障香港市民言論自由、和平集會、遊行和示威自由的條文及《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公約》)的適用。《公約》第19(1)條訂明公民言論自由等權利,同時在19(3)條訂明此等權利並不是絕對的,就保護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衛生及道德,政府可以制定法例作出必要限制。
梁美芬說,外國一些政客稱23條立法違反或聯合聲明或人權。這些指控並不符合法治精神,也不符合國際慣例。相反,23條立法能更清晰擬定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的平衡,令個人行使權利時更符合法治精神。因為清晰的法律為市民提供清晰的邊界,讓社會各界安心。一個個人生活在社會之中,不能只能顧自我膨脹,而完全不顧他人利益,甚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去損害他人及社會的運作,這種所謂自由的形式是大眾市民不會容許的,而法律就是保障在這個社會生活的所有市民的權益,這是每個文明社會的共識。這是2009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成功就23條立法之後,沒有出現過動亂,亦幾乎無人被檢控,就能最好地說明問題。
梁美芬表示,無論國際法、普通法還是成文法都一致維護這種法治精神。法治精神,包括平衡個人權利與公眾利益,不能只講自私自利的個人權利,也要考慮別人的權利。而國家安就是社會重大公眾利益的一種,沒有國,哪有家?看看世界正在發生的兩場戰爭,已可見一斑。
梁美芬指出,在今次的諮詢文件中,政府清晰提到國際法原則和國際慣例的做法非常可取。「我讚同本次23條立法要考慮域外效力,因為這在國際上相當普遍,包括英美等普通法國家,他們對本國公民在境外實施的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都可以實施管轄。香港基本上都是參考其他普通法國家的做法。」
梁美芬續指,23條立法早已醞釀20多年,可以說20多年來的每一天都是諮詢期。希望這次能盡快完成審議工作,順利通過有關法律。
頂圖:梁美芬希望這次能盡快完成審議工作,順利通過有關法律。圖:梁美芬社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