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副教授洪強博士發明的多感官學習套件「拼木發聲來識字」,能幫助大家克服學習漢字的難點、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更成功開拓了多感官漢字學習模式,可謂視障朋友與學習漢字外籍人士的救星。發明獲得國際創科界廣泛認可,囊括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銅獎,以及2023年德國「國際創意、發明及新產品展」銅獎。
出生於文人家庭的洪強談到,在原生家庭孕育與薰陶之下,對漢字擁有着超然的情感和領悟。對他而言,中文或漢字不止意味着一項溝通工具,其內在的文化內涵更值得被世人認識、玩味與珍藏。他憶述在歐洲遊學期間的體會,中文所包含的文化、歷史和哲學,無法傳達到未曾使用過傳統漢字的人群。
洪強憑「拼木發聲來識字」獲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銅獎及2023年德國「國際創意、發明及新產品展」銅獎。
多感官學習套件
他分享道,中國文字並非簡單地純以書寫、溝通作為終極目標,背後蘊含的許多中國文化、哲學和美學值得認識和流傳。洪強自身修讀設計和不斷鑽研藝術,他希望結合藝術科技和中文,以一種立體和互動的方式讓所有人都更易接觸和學習中文。「拼木發聲來識字」的誕生,是一種文化承傳。
和視障人士接觸中,洪強發現他們使用點字作為主要溝通工具,沒機會認識漢字之美。及後他開始聯絡不同團體,包括賽馬會藝術通達服務中心、香港展能藝術會(ADA)及香港失明人協進會(Hong Kong Blind Union) 等,一起協辦漢字工作坊,通過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帶出造字的哲學,成功啟發視障人士對漢字的興趣。
「拼木發聲來識字」是一組多感官學習套件,用家可觸摸獨立發聲的部首套件,亦可將不同套件互相組接,產生新字符。系統與電腦相連,一旦正確組接「形部」與「聲部」,電腦連接評議程式便會發出相應字符的聲音。部首模塊由3D打印製成,連同觸覺和聽覺組件一同呈現,通過觸摸和聆聽,用家可以了解漢字的組成結構,並同時欣賞漢字書法藝術。
視障人士可通過模塊磨圓的一角,來分辨模塊的方向是否正確。
視障用家參與優化細節
為了方便視障學員分辨文字筆畫的起筆順序,洪強特別與視障用家共同商討優化細節,頗費心思。套件不斷升級,現更新到第三代,他在每一筆筆畫的開頭製作了水滴狀凹槽位讓視障人士去觸摸,以了解書法中的筆畫順序與點、撇等,從而感受漢字的結構美。
至於字形的方向是否正確,則可通過模塊磨圓的一角進行分辨。磨圓的角放置於左上方,即表示方向正確。另外,模塊背後全都安裝了磁石,方便吸附在白板上,四圍移動都不會跌落。
模塊的基座配備感應器和傳感器,正確拼字後便可聆聽當中儲存的文字解釋及其背後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配合不同的部首文字模塊,同一基座可反覆使用,大大節省用家成本。
洪強團隊與不同團體合作舉辦漢字工作坊,成功啟發視障人士對漢字的興趣。
「拼木發聲來識字」模塊的基座配備感應器和傳感器,儲存文字解釋及其背後故事。
國際學校冀引入作中文教學教材
洪強透露,早前有本地國際學校表示,希望能在學校引入「拼木發聲來識字」。國際學校的中文教學服務,可根據對方需求進行客製化訂製,包括根據國際學校的中文教材,特別製作模塊上的字符、配套的教學方法等等。在聽、觸、玩時,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全方位的。發明和配套服務,真正做到以客為本、以客為尊。
洪強在每一筆筆畫的開頭製作凹槽位讓視障人士去觸摸,從而感受漢字的結構美。
「拼木發聲來識字」的同一基座可反覆使用,大大節省用家成本。
有西方教育研究專家發現,多感官學習模式可增強學生的記憶以及學習效能。日本的漢字教育早已引入該項理論,但可惜的是,香港教育界仍尚未普及此等理念。事實上,本地的教育專家,可通過使用「拼木發聲來識字」,來改善低齡兒童的學習能力、記憶、學習成果穩定性、認知能力。
套件不僅能夠服務學童一族,洪強又分享道,他在本地一家慈善機構做義工期間發現,初期認知障礙的樂齡人士利用「拼木發聲來識字」來刺激回憶與互動,可有效預防腦退化。慈善機構的社工和姑娘十分鼓勵初期認知障礙病患使用該套件來參與拼字活動。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最新一期的施政報告中表示,少數族裔人士是香港家園的重要成員,教育局繼續鼓勵及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學好中文,融入社會。展望未來,洪強憧憬「拼木發聲來識字」可推廣到本港的少數族群的教育中,促進社會共融及教育平等,為有特殊需要的群體提供教育支援與輔助。(記者 鄭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