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地名故事|行港島中山史跡徑 觀香港近代風雲路

港深地名故事|行港島中山史跡徑 觀香港近代風雲路

責任編輯:蔣璐 2024-02-18 08:42:5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燈紅酒綠的香港島不僅是洋樓處處、大廈林立,現代化的金融氣息讓東方之珠充滿現代、物質、金錢的氛圍。但港島也是整個香港歷史底蘊極為豐厚的地方。港島中西區的中山史跡徑,似乎總是被外人所忽略。這條路上,有着眾多機構、舊建築,幾乎涵蓋了孫中山在香港革命歲月中的艱難足跡和奮鬥歷程。香港開埠的歷史,其實就是近代中國自強求變的歷史;而孫中山在這裏留下的歷史烙印,其實更說明香港與整個大時代的求變浪潮密不可分。

    路名串聯偉人生平地標

    香港在孫中山個人生平特別是年輕時代,具有很特別的意義。一方面,青年孫中山在香港完成了中學和大學的學業。另一方面,孫中山在香港形成了初步的革命思想,了解到腐朽滿清的落後愚昧和先進的近代化文明。因此,中山史跡徑其實就是孫中山青年生平的一個寫照,同時也囊括了孫中山革命戰友和同志在香港從事偉大事業的印跡。

    香港旅遊發展局將孫中山史跡徑作為香港的重點歷史人文景點區域進行推廣。不過有趣的是,中山史跡徑卻不是一條標識在地圖上的路,而是以孫中山活動生平地標串聯起來的一個歷史區域。該區域西起港島區的薄扶林道,東至皇后大道。涵蓋的機構或是歷史建築大概有十六處。這十六處地方大致都是青年孫中山求學、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

    孫中山史跡徑的地標包括香港大學陸佑堂、拔萃書室舊址、同盟會招待所舊址、美國公理會福音堂舊址、中央書院舊址、「四大寇」聚所楊耀記舊址、結志街52號楊衢雲殉難處、輔仁文社舊址、皇仁書院舊址、雅麗氏利濟醫院及附設香港西醫書院舊址、道濟會堂舊址、香港興中會總會舊址、杏讌樓西菜館舊址、中國日報報館舊址、和記棧鮮果店舊址。

    這些地標中,有的與孫中山的私人生活軌跡有關,有的則和革命事業緊密相連。例如公理會福音堂,孫中山曾在這裏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因此我們也可以從中觀察到香港華洋雜處、中西合璧的文化風貌。在近代中國,基督教的傳播遭遇到非常大的文化和社會阻力,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西學東漸時代,當時西方啟蒙思想要進入中國是何等之難。不過,香港正處於開埠狀態,廣東和香港之間的交通和人員往來相對便利,因此孫中山利用這樣的機會在香港完成了初等和高等教育,也在思想文化交流非常便利的香港開眼看世界。

    建築承載救國事業寫照

    香港的中國性是不可磨滅的,因為這座城市不論是作為漁村時代彰顯中國人航海捕獲水產的闖勁,還是在19世紀中期開埠之後成為一個金融商業城市所呈現的中國人艱苦打拚的精神,都是香港這座城市中國性的展示。長期以來,香港的面貌在歷史的漁村和現實的金融中心這二者之間搖擺。但事實上,從歷史人文的方向看,香港的中國性在中國近代風雲變幻中發揮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正是在香港這個充滿神奇特質的地方,孫中山和他的革命同志完成了思想的啟蒙、組織的建構以及力量的準備,為着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而努力。香港在中國歷史上所發揮的這一作用,不應該被忽視,也不能夠被磨滅。中山史跡徑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這一座座建築承載的不僅是孫中山個人的生平,更是那一代中國人在香港進行救國事業的寫照。這一切,值得我們後人銘記。

13.jpg

香港大學。資料圖

    香港大學:中山知識之誕生地

    香港大學陸佑堂這座建築幾乎是香港大學的符號。1910年興建,1912年完工。建築整體呈現紅色,以清水紅磚作鋪面,非常具有歐洲大學以及嚴肅的特色。孫中山1923年在陸佑堂發表演講,高度評價了香港在其個人革命生涯中的意義和地位。而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建築成為軍方醫院。日本人佔領香港後,這座建築被大肆掠劫。

    在香港大學校園裏荷花池邊,立着一尊孫中山的紀念銅像,銅像邊刻着一句英文,翻譯成中文就是:香港與香港大學乃我知識之誕生地。

    今日香港大學的醫學院,就是孫中山當年學醫的大學之前身。可見孫中山允文允武,不僅以手術刀救人,也以革命的思想救人。

    美國公理會福音堂舊址:如今新聞博物館

    公理會福音堂舊址位於必列者士街2號,如今則是香港新聞博物館。孫中山在香港求學、革命時,在公理會福音堂接受了洗禮,成為了基督徒。而這座建築舊址也見證了西方傳教士在中國活動和擴展的歷程。

    據史料顯示,公理會進入中國具有悠久歷史。1810年美國公理宗教會之信徒熱心國外之福音布道工作,遂倡議成立「美部會」,推動差傳布道聖工。1829年「美部會」按立裨治文為牧師,遣之來粵,正式開展在中國的福音工作。1883年「美部會」再遣喜嘉理牧師抵達廣東,並抵香港增強傳教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受喜嘉理牧師影響受洗之信徒不少是名人。孫中山接受洗禮時,教名是孫日新。另一位接受洗禮的則是孫中山的髮小陸皓東,教名是陸中桂。陸皓東是青天白日旗的設計者。孫中山受洗時,在香港的那打素醫院實習。這座醫院直到今日都存在於香港,成為香港大埔地區非常有名的政府公立醫院。

11.png

    輔仁文社舊址。 來自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四大寇」聚所楊耀記舊址:四友聚首論道處

    楊耀記位於善慶街。孫中山、尢列、陳少白及楊鶴齡被稱為「四大寇」。那時的孫中山,正在香港進行醫生實習工作,經常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等志同道合的友人,在香港歌賦街8號楊鶴齡的祖業楊耀記內討論政治。所謂「四大寇」的說法,是因為他們討論的聲音很大,引起周圍人的側目,加上言論前衛激烈,所以才有「四大寇」的名號。1980年,原本的楊耀記被改建為高樓。

    尢列是廣東人,孫中山的親密戰友,「中華民國」就是由他所親自擬定。從反清革命,到後來孫中山為了捍衛民主共和而進行的鬥爭,尢列幾乎無役不與。

    陳少白是非常資深的革命家,孫中山的親密友人,更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士。在革命進行中,他以戲劇來傳播革命思想。孫中山革命事業中,聯絡幫會參與革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陳少白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陳少白還為興中會的革命事業進行了非常細緻的歷史記錄,寫下了《興中會革命史要》和《興中會革命史要別錄》,成為後人了解那段歷史的重要文本。

    楊鶴齡和孫中山是同鄉、同一個村出生長大。在孫中山於港澳行醫期間,楊給予了孫中山巨大的幫助。在革命事業中,他曾經在《中國日報》任職,為革命思想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也擔任過孫中山的文職顧問。

   楊衢雲遇刺處:留下未來中國的期許

    在電影《十月圍城》開頭,孫中山的親密戰友楊衢雲在香港的街頭對青年學生說:我希望未來的中國,是一個民治、民享、民有的文明國家。說完這句話,他就遭到了暗殺,倒在馬路上。楊衢雲是被清廷刺客暗害,這個地點就是如今的結志街52號,是中山史跡徑的重要地標。

    結志街是香港傳統的街市,蔬菜瓜果、魚禽肉蛋、海鮮、小商品,還有很多的水果攤。建築方面,這裏匯集的也是傳統的中式房屋,呈現古樸和大眾化、基層化的特質。在一般人的眼中,港島區是富人的生活區域,物價貴,租金貴。但結志街呈現出來的則是平民風範。因此這條街在香港又有「人民街市」的別稱。

    香港官方多年前就開始了結志街重建的工作。重建完成之後,結志街與外界顯得更為四通八達。交通方面,步行至港島線上環站及中環站約10至15分鐘。在堅道、皇后大道中沿線亦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來往港九新界多個地方。生活方面則顯得更加現代化,中半山行人自動電梯一帶聚集了許多酒吧及特色餐廳。項目同時毗鄰蘇豪區及蘭桂坊,步行至中環商業區另有多間商場及酒店,提供多元化之飲食及購物選擇。

   皇仁書院舊址:變身香港創意設計地標

    皇仁書院舊址位於港島區的鴨巴甸街及荷李活道交界,早年成立的名稱是中央書院。這是香港歷史上最早的官立中學,成立時間是1862年。孫中山曾經在皇仁書院讀書。皇仁書院在香港歷史以及整個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培養出了一大批改變中國前途命運的傑出校友。除了孫中山之外,中華民國成立後的第一任總理、曾經是清末留學美國幼童的唐紹儀,國民黨左派的著名領袖廖仲愷,香港著名企業家何東、霍英東、何鴻燊以及中國近代著名法學家王寵惠,都畢業於這所學校。

    皇仁書院的校址一變再變,如今已經位於銅鑼灣的高士威道。不過孫中山就讀時的校址,最早是已婚警察宿舍,如今已經成為了港府推動和促進市民文化發展的元創坊。香港特區政府於2009年提出活化項目,讓這座歷史舊建築成為香港的創意設計地標。如今的元創坊,成為香港青年人發揮自身才華和創意的地方,具有年輕風格的餐廳、咖啡廳、設計工作室、商舖、文創產品銷售網絡,都可以在這裏尋找到發揮空間。港府則聯合香港的大學共同對舊建築的活化、運用進行指導。因此,在新的時代,這座曾經走出無數引領時代風雲人物的建築,繼續發揮着新的作用。

    香港興中會總會舊址:策動革命史上首次起義

    香港興中會總會舊址地點位於士丹頓街13號,為1894年興中會成立的次年,孫中山在香港建立的分支機構。香港興中會總會取名「乾亨行」作掩飾,並策動革命史上首次起義 —— 「乙未廣州之役」。

    興中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革命自由派群體。和後來與光復會、華興會組成了中國同盟會。興中會的主要群體是廣東人。

    興中會成立之後,主要的革命活動就是在廣東和中國南方邊境持續從事武裝起義活動,給清廷以巨大打擊。值得一提的是,在孫中山領導的11次武裝起義中,有10次是通過香港進行軍火、資金的交涉和收取。由此可見,香港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意義。

    《中國日報》報館舊址:革命文宣之起源

    《中國日報》由孫中山命陳少白於1900年創刊,作為反清的宣傳工具。該處亦是興中會舉行會議的地方。如今,這裏是陸羽大廈,最為外界熟知的,就是陸羽茶室。陸羽茶室整體上是以粵菜點心早茶為主,也是米其林上榜的餐廳。許多來到香港的歐美、日本遊客,都會慕名來到此處品嘗廣東菜肴。

    如今在陸羽茶室,還可以看到當年《中國日報》印刷報紙的文物。這份報紙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中發揮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一方面,這份報紙是革命黨的宣傳機關報,利用當時香港較為自由的環境傳遞反清思想。另一方面,在中國近代史上關於保皇還是革命的思想解放論戰中,這份報紙發揮了非常重要和巨大的作用,他們用一張張油印紙表達了堅持共和理想到底的決心和意志。也正因為如此,這份報紙成為了保皇黨的眼中釘。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保皇黨方面一直試圖收購這份報紙,以達到消滅革命黨宣傳喉舌的目的。而歷經歲月的考驗,《中國日報》的經營也日漸進入困難狀態。為了避免報紙被保皇黨收購,最終還是革命商人李煜堂資助了這份報紙。

    李煜堂是誰?就是電影《十月圍城》中的角色李玉堂之原型。他和他的兒子都為辛亥革命以及後來的救國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者簡介:

    余人

    80後,在香港取得哲學博士學位,酷愛寫作,旅行和歷史研究,曾在文化藝術的媒體評論圈沉浸十多年。

    頂圖:香港孫中山史跡徑遊覽圖。 來自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QQ截图20240218090316.jpg

責任編輯:蔣璐 港深地名故事|行港島中山史跡徑 觀香港近代風雲路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