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剛剛突破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的廣東,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海洋。今年的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向海洋要動力、要未來,繪就海上新廣東的壯美圖景。
廣東坐擁41.9萬平方公里的廣袤海域、4084.48公里的大陸海岸線、1963座海島。去年,廣東加強陸海統籌、山海互濟,海洋強省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海洋生產總值佔GDP比重達14%、總量連續29年居全國首位。
海洋強省建設被列為2024年廣東省政府「重點抓好十二個方面」之一。對此,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灣區經濟與產業規劃研究所所長安然分析稱,與其他沿海省份相比,廣東有其特殊性,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面向南海發展方面,需要廣東作出獨特的擔當,並協同北部灣、海南自貿港,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發展。
今年,廣東將優化海洋經濟發展格局。開工建設汕頭廣澳港區三期、珠海港高欄港區國能散貨碼頭,推進廣州港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深圳港鹽田港區東作業區集裝箱碼頭一期、茂名港博賀新港區30萬噸級航道等建設。
廣東省政協委員、江門市副市長周佩珊建議,廣東要統籌規劃沿海14個港口的功能定位與布局,加快推進珠三角港口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全面推動粵東、粵西港口集群協調發展,整體提升港口現代化服務功能。
廣東將強化港產城整體布局,推進廣州海洋創新發展之都、深圳全球海洋之心城市建設,支持珠海、汕頭、湛江、陽江、汕尾等市建設特色型現代海洋城市。
「汕尾發展最大的潛力、空間、動能在海洋。」廣東省人大代表、汕尾市市長鄭海濤稱,作為濱海城市,汕尾將推動汕尾港與深圳港協同聯動發展,以海上風電場址項目開發為牽引,帶動陸豐海工基地二期、紅海灣海工基地提級增效,加快壯大以海上風電為特色、海工裝備製造為核心的臨港產業集群。
現代海洋產業方面,廣東將聚力打造海洋清潔能源、海洋船舶與海工裝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推進陽江青洲、汕頭勒門、汕尾紅海灣等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建設海洋牧場、「藍色糧倉」,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和智慧漁業。
作為「中國金鯧魚之都」,全國每三條金鯧魚就有一條來自湛江。廣東省人大代表、湛江市總商會副會長梁思橋說,湛江近10萬漁民參與金鯧魚養殖,如今產量提升了,價格也上來了,相關產業鏈總產值高達200多億元。
「當前,廣東省約80%已確權用海位於深20米以內的淺海域,深遠海除航運和捕撈漁業外,其他海洋產業活動較少。」廣東省政協常委、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海洋局)局長鄧毛穎認為,「走向遠海、走向深海、走向大洋」,將成為廣東提升經略海洋競爭力的關鍵。(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