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一代宗師葉問與香港

一代宗師葉問與香港

責任編輯:黃鶯 2024-01-04 08:59:2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根據地域和功架的不同,衍生出多種流派,百家爭鳴。當中一支來自佛山的武術流派,上世紀中葉傳入香港,在此地開枝散葉,隨後更融入大眾文化,透過影視作品馳名中外。這個與香港結下不解緣的武派正是詠春,而繫下這個結的人,便是「一代宗師」葉問。

6591721d90eef673fece8d55.jpg

  葉問

 葉問1893年出生於廣東佛山的大戶人家,自7歲起向租用葉氏宗祖祠堂教拳的陳華順拜師,學習詠春。詠春被當代人稱為「二世祖功夫」,原因是詠春必學的「黐手」須一對一教授,所以當時的詠春師傅不會廣招徒弟,收費因此比其他功夫昂貴。葉問憑着優渥的家境、天資及後天的刻苦訓練,打好功夫根基。1908年,葉問赴港求學,就讀聖士提反書院,經同學介紹認識詠春拳第二代傳人梁璧,隨其習武深造4年,詠春造詣爐火純青。葉問尊崇詠春之道,視教拳換錢為恥,而且他無須靠授拳為生,因此身懷絕技的他回到佛山,並沒有開館授拳,只與同道閉門切磋武藝。

6591727890ee0fca2662d4c6.jpg

   葉問在《新武俠》雜誌中的專訪報道。

 1950年代香港經濟進入起飛初期,不同門派的武術師傅紛紛南下,來港尋覓新機,希望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香港的武術文化因而得以蓬勃發展,百花齊放。1949年,葉問也因家道中落,從佛山挾技來港,由同鄉李民介紹到深水埗的港九飯店職工總會開班教授詠春。葉問一身傲骨,即使衣食無着,生活坎坷,也只收自己認可的人為徒,從不掛牌,也從不刊登廣告招生。飯店工會的詠春班初期只有8人,包括梁相、駱耀、劉明、崔祖、陳球、陳醒圖等總會職工,後經口耳相傳,詠春班的規模不斷擴大,甚至吸引到非總會的工友前往拜師。葉問的香港職業生涯有了起色,詠春也正式在香港扎根。

 葉問雖然從不在報章雜誌上刊登廣告招生,卻懂得與傳媒建立關係,時常透過紙媒傳播有關詠春的消息。葉問和他的徒弟經常成為新聞焦點,出現在《紅綠日報》《晶報》《大華報》和《內幕觀察報》等報紙頭版上。武術雜誌《新武俠》和《武術小說王》也經常報道他們師徒的最新動態。漸漸地,詠春滲透社會各階層,大眾對這門功夫的認識與日俱增。

 後來葉問在香港多處授徒,廣為人知的地點包括深水埗海壇街、油麻地利達街、李鄭屋邨、大生飯店、旺角通菜街等。他有教無類,徒弟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有警員、巴士司機、售票員,甚至有街市女工和中學生,詠春得以走向大眾,打破了「二世祖功夫」的標籤。葉問膝下不少弟子前往海外留學、發展,帶着一身功夫跨洋過海,在師傅的鼓勵下在異地收徒,令詠春從香港揚名到海外。但讓詠春在國際上一舉成名的,是葉問甲子之年收的得意門生——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李小龍年僅16歲便向葉問學藝,拜在詠春門下。他及後在香港及國際電影界獲得巨大成功,並在美國自創以詠春為本的「截拳道」,讓世界一睹中華武術的風采,也帶動了全球各地人學習其起源門派詠春的風氣。

6591707d90eef673fece8d1c.jpg

   李小龍(左)於1956年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

 1960年代中,葉問的弟子越來越多。為組織同門,共同發揚詠春拳,葉問於1968年指派長子葉准及6位弟子於彌敦道創立詠春聯誼會。該會是香港國術界首個註冊社團,後來遷至旺角水渠道的自置會址,並於1974年改名為詠春體育會。起初,葉問親自教授弟子,由其次子葉正和另一位弟子擔任助教。為了協助同門在世界各地推廣詠春拳,詠春體育會建立了教練證制度,加強詠春師傅的國際認受性,進一步促進詠春的傳播和發展。

 1972年,葉問離世,其影響力卻延續至今。除了21世紀圍繞葉問生平的系列電影外,葉問兩子及弟子亦積極推廣教務,投入傳承詠春拳術。葉准接棒教授弟子,曾在詠春體育會、沙田大會堂、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等地授拳,如今徒弟遍布世界各地。葉正則繼續在伊利沙伯醫院詠春班任教,亦培養了眾多在港及海外的弟子。葉問的早期弟子等人雖均已逝世,但亦成立了梁相系、駱耀系、徐尚田系及黃淳樑系四大詠春派系,在本地及海外將詠春發揚光大。

6591714190ee0fca2662d486.jpg

   與葉問(前排中)合影的徒弟有徐尚田(最後排左二)、梁相(最後排左三)、駱耀(第三排左二)、葉步青(第二排左四)等。 徐尚田詠春同學會供圖

 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徐才曾言,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葉問在香港生活的二十餘年,將原本默默無聞的武術門派推上國際舞台,讓詠春的種子散布世界每個角落,正正貫徹了與世人共享中華傳統的崇高精神,讓世界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659171b590ee0fca2662d4b4.jpg

   葉問與兒子葉准(右)及葉正(左)的合照。圖片源自《葉問·詠春》

659171eb90ee0fca2662d4ba.jpg

   葉問門下女弟子。圖片源自《葉問·詠春》

6591717a90eef673fece8d28.jpg

   詠春體育會現位於旺角水渠道。

 隨葉問足跡覓詠春傳承

 葉問被譽為詠春拳「一代宗師」,對詠春拳的發展乃至中華武術文化在世界的傳播有着巨大的影響。葉問一生與香港淵源甚深,在香港生活日子,是他發揚詠春拳術的最重要時期,他的授徒及生活足跡遍及港島及九龍多個區域。想回顧詠春在香港的發展歷史,追尋葉問在港的生活痕跡便略知一二。

 葉問1949年由內地到香港定居,在此之前,葉問在1908年,即15歲那年,已經來港求學。當時葉問得到大姐的家公龐偉庭資助,由佛山到香港,就讀於聖士提反書院。葉問在港求學期間,經同班同學介紹,認識梁贊師祖的次子梁璧,並隨梁璧深造詠春4年。後來葉問回到佛山,不時和同門切磋。

 葉問來港定居初期無處容身,因為認識九龍區深水埗醫局街的天后廟廟祝,得以在廟中借宿,並在廟前空地教授詠春。該廟位於醫局街182號,現今廟宇仍在,門前車水馬龍,幸廟前尚存一棵百年大樹,讓人們可以在樹下懷想昔日葉公授拳的情況。

 葉問其後經同鄉李民介紹,在深水埗區大南街159號的飯店職工總會開設第一個詠春班。飯店職工總會原址已被拆卸,並重建為一般住宅大廈。葉問及後將詠春拳館遷到深水埗區海壇街一個住宅單位,同時在三太子廟作私人教授。三太子廟位於深水埗區汝州街196至198號,是香港唯一供奉三太子(即「哪吒」)為主神的廟宇。該廟於2009年被香港評為二級歷史建築,至今仍有不少市民及遊客前往參觀。

659170ef90eef673fece8d22.jpg

   葉問於海壇街授徒期間,在附近的三太子廟教授功夫。 記者Karena攝

 葉問其後將拳館遷至九龍油麻地區利達街,雖然在該處授徒時間不長,但在利達街跟隨葉公習武的有李小龍等弟子,令拳館享有盛名。利達街現今已經不再存在,原址改建成大型住宅駿發花園。1957年,葉問將授拳地方搬至李鄭屋邨達5年之久。李鄭屋邨同樣位於深水埗區,1950年代還屬於設備簡陋的徙置區。現時的李鄭屋邨,是1980年代徙置區原址重建後的公共屋邨。1962年,葉問兩名兒子葉准和葉正來港,葉問遷到同區大埔道興業大廈居住與授徒。興業大廈門牌地址為青山道60至60E號,樓齡超過60年,現址外貌與葉問居住時相若。

6591702690ee0fca2662d447.jpg

   葉問搬離大南街後遷往海壇街授徒。 記者Karena攝

 1963年,葉問轉至九龍大角咀福全街大生飯店閣樓授徒,該地原為飯店之貨倉,由飯店東主何聯借出,他亦是葉問的弟子。在該處習武的多是興業大樓時期的舊弟子。葉公同時私人教授詠春,點設於九龍新蒲崗衍慶街,學徒多為警務人員。

 1965年,年屆七旬的葉問年事漸高,結束大生飯店教務,遷至旺角通菜街149A號的怡輝大廈居住,雖然處於半退休狀態,他依然不時在住所作個別授徒。網絡流傳葉公示範木人樁法的片段,據聞就是晚年在怡輝大廈住所內拍攝。半世紀過去,怡輝大廈仍然屹立旺角區內。

111.jpg

   怡輝大廈是葉問晚年的住處。記者Karena攝

 兩年後,葉師傅主持成立香港詠春體育會,後來在九龍旺角區水渠道設永久會址。1968年時葉問先後在九龍窩打老道、九龍旺角自由道、香港島司徒拔道肇輝台等地方授徙。

 1972年,葉問在眾弟子的協助下牽頭成立「葉問國術總會」,當時目的為團結同門及合法推廣教授詠春拳。同年年底,葉問因病在通菜街家中辭世,享壽79歲。他離世後葬身於香港新界粉嶺蝴蝶山,墓碑上刻有「詠春派宗師」五個字。

   香港商報記者 Ruth

微信图片_20240104090238.jpg

責任編輯:黃鶯 一代宗師葉問與香港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