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任屯門區議員、漁農界選委 崔景恒
隨着區議會選舉完結,以及委任名單出爐,標誌着完善地區治理走完最後一里路。所謂「吃不到葡萄是酸」,由新選制公布到委任名單出爐,一些「走佬」外國勢力代理人便「起勢」抹黑選制,幸而得到不少明白事理的社會賢達駁斥,部分意見也十分獨到有理,而作為循地區委員會界別當選的我,也希望講講我的親身體會,駁斥抹黑新選制的歪理邪說。
新制保障區內持份者及所需專業均衡參與
部分報道更斷章取義誣蔑無黨派人士「消滅殆盡」,更推出一項數據指當選所謂中間及無黨派佔比只有不足兩成,卻刻意忽略間選數據,事實上間選的當選者中有超過四成申報無黨派,如果計算包括直選、間選和委任,不少地區的無黨派人士更超過一半,職業及專業包括︰校長、教師、社工、律師、商人、工程師、環保人士、保險從業員等,大量無黨派專業人士及社會賢達為社區建言獻策,絕對五光十色。特首所言的「將令地區工作有更立體、更多角度的考慮和意見。」絕對所言非虛。筆者必須指出,區議會是「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最重要是「完善地區治理」而非「為選而選」,至於為何沒有反對派參與,這個問題他們應反問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實在不值一哂。
選舉重新成為「拼政綱 拼實力」平台 聚焦民生
過去選舉論壇中,充滿的是政治抹黑、疊聲,反對派、攬炒派只要一到詞窮便只會大叫「無恥」,泥漿摔角除了為選舉提供「花生」,根本難以做到「拼政綱、拼實力」,而其他選舉場合也容易變型走樣,筆者在過往曾見不論是候選人簡介會還是「抽號碼」的場合也可以被政治騎劫,第六屆區議會初期在反對派、攬炒派佔領下更成為「跳樑小丑」的宣獨舞台,地區治理功能蕩然無存。今屆的選舉論壇回歸論述地區議題,不少候選人也就社區議題提出深刻、獨到和專業的見解,不少答題更是在「零思索」下侃侃而談,而選制分開直選和間選也可讓制度既照顧民意同時避免民粹,讓我深感新一屆區議會的未來可期。
三會覆蓋地區全方位社會賢達 絕非「柴娃娃」選舉
三會成員其實覆蓋大量專業人士和社會賢達,以我參選的屯門區為例,包括當區的校長、律師、教師、工程師、商界、法團代表、組織代表、鄉事代表、社工等。他們比起一般市民更為熟悉地區的居住、交通、教育、環境、經濟和各行各業的議題和專業事務,「柴娃娃」的政綱和選舉表現絕對難逃他們法眼,從某種意義上看,相信作為各界代表的三會成員要支持某個候選人也需要向相關群體交代,絕難胡亂行之。筆者反而希望政府未來除了區議會和關愛隊,也應適度加強市民對三會的認識以杜絕誤會。
總括而言,新制在選舉期間已見一改過去弊病的優越性。不過,包括筆者在內的當選人未來必須繼續努力務實服務,因為透過服務和實踐政綱才是報答市民支持,推動區會回歸地區服務初心的唯一方法。未來筆者也定當透過更深入的溝通,致力推動自己在選舉期間提出的「三大綱領」和「五大政綱」,我的競選口號是「優質生活,由屯門開始」,本人更願未來政府、各位候任議員、三會成員和市民可進一步攜手,讓「香港優質生活,由各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