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5日下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中國角」深圳專場在阿聯酋杜拜世博城舉行,這是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角」首次設立地方專場活動。
本次「中國角」深圳專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指導,深圳市生態環境局主辦,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深圳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新措施與成效,促進綠色低碳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全球氣候行動平台負責人Ian Tout、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高級經濟學家Søren E. Lütken、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張學凡在深圳專場活動上進行了致辭。
清潔能源發電裝機佔比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應對氣候變化,城市是主戰場。據介紹,深圳土地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常住人口卻有1766萬,人口密度達到了8821人/平方公里。這樣的高密度超大型城市,如何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深圳的經驗的是:
以科技創新引領能源綠色轉型。重點推動數碼技術在能源領域應用,以能源革命、數字革命同頻共振來實現經濟發展動力變革。在產供環節,目前,全市清潔能源發電裝機佔比達到了78%,遠超全球平均水平。在儲能環節,以建設世界一流新型儲能產業中心為目標,支持儲能產業上下游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形成了關鍵材料製備、電芯工藝研發、系統集成應用產業集群,四大鋰電材料全球市佔率超過20%,便攜式儲能全球市佔率達到37.7%,光伏、鋰離子儲能等技術水平全球領先。在消費環節,深圳的公交車、出租車已經實現了100%純電動化,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60%,位居世界前列。目前,深圳還正在建設世界一流的「超充之城」,以「一秒一公里」的「深圳速度」,讓新能源車主實現「一杯咖啡,滿電出發」。這樣的超級充電樁在明年年底將達到1000座,到那時,深圳超充樁佔比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綠色金融創新助力企業綠色發展。深圳創新發展綠色金融,綠色貸款餘額達到了8914億元,同比增長了近50%。同時,還組建了規模達20億元的氣候投資基金,篩選確定了196個氣候投融資項目,幫助更多企業籌集綠色低碳轉型所需要的資金。
通過制度創新引導市民行動。首先,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讓它成為這個城市的低碳行動「基本規則」;其次,把無形的綠色生活方式轉化為有形的綠色價值,激勵更多的市民參與。在今年,深圳簽發了首批近5.3萬噸的碳普惠核證減排量,讓綠色低碳行動者獲得了合理回報。此外,還鼓勵大家主動奉獻。深圳有個響亮的城市口號--「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願者」。目前註冊的民間環保公益組織達到了248個,環保志願者人數超過了18萬。正是在他們的影響下,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選擇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推動城市邁向更可持續的未來。
深圳綠色「成績單」重磅發布
深圳專場會議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發布了《深圳市新興產業低碳轉型發展研究報告》,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深圳市應對氣候變化白皮書》,騰訊公司發布「碳LIVE平台國際版」。
其中,《深圳市應對氣候變化白皮書》全面梳理總結了「十三五」以來深圳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的積極進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深圳經驗。
2023年度深圳十佳綠色低碳案例展示
本次深圳專場上,比亞迪、深圳能源、達實智能、冠旭電子、順豐、深圳地鐵、華潤電力深汕公司、深圳綠米聯創、深碳科技、深圳通等企業優秀案例獲評2023年度深圳十佳綠色低碳案例,涉及低碳交通、綠色建築、智能製造、園區管理、現代物流、智能家居、節能環保等領域,彰顯了深圳企業在綠色低碳領域的創新主體作用。
國際大咖齊聚「論道」先行先試
值得關注的是,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氣候解決方案與網絡常務總監Cassie Sutherland,深圳市達實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磅,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先進院碳中和技術研究所所長成會明等來自國際組織、企業、智庫的專家代表,立足全球視野,分析當今世界低碳格局及未來發展趨勢,對深圳繼續「先行先試」建言獻策。
高端對話共商綠色發展大計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博導王東主持的高端對話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宜可城(ICLEI)副秘書長兼宜可城非洲秘書處主任Kobie BRAND、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銳、深圳市向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霞、紅樹林基金會聯合創始人副理事長孫莉莉、比亞迪中東非銷售總監姚樹等嘉賓圍繞「先行、先試、舉措、創新」促進綠色發展目標的落實與推進,探討深圳不同領域如何通過數碼化和綠色化「雙化」手段,有力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深圳特區報記者 竇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