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第四大電動車生產基地到全球最大的食用菌培育工廠,從華南最大內河港口貴港港到大灣區水安全的重要屏障大藤峽水利樞紐,走港口、探工廠、游景點、看鄉村,感受正強勢崛起的西江新城——廣西貴港。
「港灣聯動 共享發展新機遇」——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貴港行活動11月24日圓滿結束。這是一次大灣區媒體見證貴港振興騰飛的發現之旅,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資源稟賦優越、營商環境良好、產業方興未艾,採訪團將貴港發展速度、發展高度盡收筆端,展現貴港上下一心、敢想敢幹的進取精神,摸索出高質量發展的「貴港模式」。
產業「無中生有」 探尋貴港開創發展新藍海
為期5天的時間裏,17家大灣區主流媒體以及多位網絡達人深入貴港三區兩縣,開啟一場有趣有料的深度採訪。貴港產業「無中生有」,又迅速發展壯大,是記者們最想探究的話題。
採訪團在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試駕電動車
在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採訪團見證了36秒下線一輛整車的智能化、高質量生產,並紛紛親自駕駛體驗。2015年以來,貴港市積極規劃建設了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實現從一無所有到年產500萬輛兩輪電動車、50萬輛三輪電動車、500萬套零部件的產能,成為全國第四大電動車生產基地。
在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園區建設如火如荼,入駐企業生產繁忙。時尚新區以綠色功能染整為牽引,以科技紡織面料為支撐,以時尚高端服裝製造為重點,大力發展全產業鏈紡織服裝時尚產業,已形成「一核六園」空間布局,目前累計引進世紡投資集團、莞南投資集團等企業259家,合同投資總額超340億元,其中90%的企業來自大灣區產業轉移。2022年,新區實現規上企業產值3.15億元。
採訪團在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採訪
「沒有資源要素稟賦,不存在優先落戶條件,但產業發展得成行成市、做大做強,切實感受到貴港在國家產業梯級有序轉移大布局中的積極擔當,看到當地黨委政府謀劃發展、推動發展的強烈願望和飽滿熱情。」江門日報全媒體採訪中心主任曹乃付感慨道。
從「乏木」之地崛起成「南方木都」,也是貴港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在貴港市產業園區(江南園)、貴港(覃塘)國際綠色家居產業園,記者了解到,過去貴港的木材粗加工企業大多提檔升級為全屋定製,創立了自己的品牌。貴港通過出台政策措施,強化項目為王理念,高標準規劃建設林產工業專業園區7個,實現年產人造板材超2400萬立方米。
「貴港發展出乎意料。」深圳特區報時評理論部主編付清表示,來之前固有印象以為這邊不是那麼發達,沒想到交通暢通,與粵港澳大灣區互動緊密,經濟布局充滿發展潛力。
貴港市產業園區(江南園),園區企業貴港市漢邦木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貴港港南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文旅經濟持續升溫 解鎖荷城多元魅力
在貴港市博物館觀賞精美絕倫的文物,訪東津鎮衝口屯醒獅營地體驗醒獅非遺製作,登桂平西山風景區沐浴福壽聖光,游西山泉汽車(房車)露營營地解鎖戶外生活新玩法……深厚文化底蘊令採訪團陶醉,詩意風光和新奇玩法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貴港持續深入「運動之城 休閒之都 秦漢古郡 千年荷城」的城市發展定位,打造西江生態旅遊帶核心城市,依托「3+1」(大藤峽、北帝山、平天山、金田起義)文化旅遊圈資源,實施「國字號」「桂字號」文化旅遊品牌創建行動。加大「引客入貴」力度,持續發行旅遊通票,推動旅遊資源共享、客源互送,聯合梧州、賀州和廣東佛山、中山等10個地市成立嶺南城市文化旅遊(區域)合作發展聯盟。
遊客在北帝山旅遊區遊玩(北帝山旅遊區供圖)
「貴港生態環境保護得好,空氣清新,可以遠離城市喧囂,是旅遊的好去處。在北帝山觀看的橫跨峽谷鋼絲特技表演很是獨特。」澳門商報記者趙聚祥點讚貴港文旅產品供給豐富。
活動期間,採訪團還赴珠江上的「三峽工程」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見識了多項中國水利的前沿技術。今年9月,大藤峽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可將珠江三角洲重點防洪保護對象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至100到200年一遇;應急調水響應時間由原來的7-10天縮短到3天,有力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
大家紛紛表示,大藤峽工程不僅發揮了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灌溉等綜合效益,還暢通了上下游之間的貿易往來,展現了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厚情誼。(蔡寧 唐琳)
頂圖:貴港城貌 貴港市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