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
第五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女科學家論壇在深圳舉行,來自國內外、線上線下200餘位女性科學家匯聚一堂,多位傑出代表分享科研最新成果、創新故事、獨到見解,鼓勵更多的女性投身科技創新這一偉大事業。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出席論壇並擔任對話嘉賓。前一天,45歲的她當選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是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的五位女性科學家之一,也是新當選兩院院士中最年輕的三位之一。
顏寧在女科學家論壇上都說了什麼?
提到對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建議時,顏寧強調了幾個關鍵詞:敢於擔當,注重表達能力,學會取捨,抓大放小,Aim high(目標遠大),多從現實中凝練科學問題。在回答如何平衡行政管理工作與科研工作的提問時,顏寧再次強調「抓大放小」,表示自己基本不參加飯局,甚至減少了跟朋友的聚會,每天晚上8點以後的時間屬於自己,可以用於寫論文等。同時,得益於網絡會議等便捷的溝通方式,也節約了不少時間。她說,自己平均每周或至少每兩周會與自己的實驗室團隊面對面詳細交流。
她說:「我之前一直做科研,沒有任何行政經驗,我特別感謝深圳有這個魄力,把這個信任砸給我,我覺得從領導力出發的角度,不論是男性、女性,其中有一條就是敢於擔當,有人說是一種榮譽或者權力,在我看來就是責任,你敢不敢擔起這個責任,並且義無反顧地去做,但能不能做好,還是請大家拭目以待。」
她在談到做科研的初心時表示,「帽子」不改變你是誰,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在科學史上留下了什麼,為這個社會做了什麼。她說:「世界非常大,現實中的問題非常多,你其實可以把它凝練出來,變成很棒的科學問題。基礎科學0到1突破的過程中,視野需要放寬,其次是需要寬鬆的環境和內驅力,包括我現在做深圳灣醫科院就好象打遊戲,我想做這個事情,一旦變成內驅力,會把大腦充分釋放出去。作為現在在深圳的實踐,我如何給大家創造一個很寬鬆的土壤,能讓他實現內驅力,需要去作探索。」
大灣區科技女性包容未來
本次論壇主題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科技女性包容未來」,旨在發揮科技領域互學互鑒的紐帶作用,提升充滿人文關懷的科技力量,將重點圍繞世界科技女性人才的機遇和參與、女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參與國際合作交流的經驗做法與思考等議題展開討論,釐清亟待共同發力突破的阻礙,積極展望合作進步前景,提出具有示範及實踐意義的解決方案。
據統計,全國女性科技工作者近4000萬人,佔比45.8%,增速超過男性。昨天發布的2023年新當選科學院院士名單,59人中女性有5人,比例明顯高於2022年。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紅陽在論壇上致辭表示,在科學技術熠熠生輝的星河裏,女性從未缺席,作為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女性以其敏銳的觀察力、細膩的思考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直面科技創新的難題,不斷地拓展科學邊界,築夢星辰,敢於擔當,以她們的勇氣和智慧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本次會議也將共同探討科技領域的發展和挑戰,分享創新的理念,提升科技交流水平,推動國際友好交流,激發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活力,讓創新之花在科技巾幗中不斷地綻放。今年是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成立30周年,我們將繼續以深化交流為紐帶,搭建互通溝通橋樑,圍繞女性議題不斷深化開展跨國別、跨地區的交流合作,推動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
深圳市婦女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劉蕾致辭稱,深圳作為科技創新之城,女性科技創新力量同樣強勁且蓬勃發展,女性科技工作者佔比近40%,其中規上企業女性研發人員就有近7萬人。近年來,深圳持續呼籲並深度關懷「她力量」的現狀,為科技女性逐夢搭建平台創造條件。推動成立深圳市女科技工作者協會,連續兩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女科技工作者峰會等交流活動,共建交流互進、合作共贏的「家園」。持續呼籲並務實支持她力量創新,連結資源助力女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發起設立資金初始規模5億元的巾幗科技創新基金,為女性科技新項目提供專項支持;持續營造她力量發展環境,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更大作用,出台支持女性科技創新22條務實措施,比如將女性申請科技項目年齡從35歲放寬至37歲,不少女科技人才受益。下一步我們持續推動政策落地落實,深化構建對女性更加平等友好的科研環境,讓女性更加自信、從容地投身科技創新事業。(記者 郭美紅)
頂圖:顏寧在女科學家論壇上發言並回答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