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龐無忌)系統性金融風險如何防範?10日,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平行論壇「防範系統性風險與維護金融安全」上,多位專家列出「清單」,其中包括五大重點關注領域。
其一是管理好政府債務。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在論壇上強調,防範系統性風險的重點之一是管理好政府債務。
他指出,應當從以下三方面對政府債務進行有效管理。一是發債的原因。要根據發債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做好經濟分析、償債資金管理和項目管理等工作。
二是債務的購買者結構。政府債務的發行有極強的貨幣政策效應,關鍵是要建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有效機制。
三是債務的可持續性。要注重政府債務發行與金融市場的契合程度,本金再融資的可行性及相應的機制安排,債務利息支出占財政支出、新增儲蓄和GDP的比重,以及通貨膨脹的作用等。
其二是「建一張網」。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強調,化解金融風險是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內容。他建議通過監管、財政、央行分工合作共構國家金融安全網。其中,監管承擔識別、化解風險的責任,監管政策要明確目標,尊重金融規律,並對監管效能進行問責;央行主要負責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在「雙支柱」宏觀調控框架下實現幣值穩定與金融穩定;財政方面,應增強出資人的權責等功能,並對政策性功能承擔一定財務責任。
其三是關注家庭部門槓桿率。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吳衛星指出,近年來中國家庭部門槓桿率較快提升,但一方面家庭並未很好地利用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金融系統服務居民家庭的能力需要提高。如不加以干預,可能導致社會財富差距加大、競爭精神被破壞等問題。他建議,推廣投資諮詢等金融教育,優化相關金融產品法定披露要求,對費用過高的信用卡等金融產品加以限制,並建立長效的金融風險損失分攤機制。
其四是關注與應對「綠天鵝」。
轉型中的新風險同樣需要高度關注。中國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深改辦副主任楊赫認為,當前,全球面臨的氣候變化挑戰愈發嚴峻,關注與應對「綠天鵝」,已成為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的共識。為應對挑戰,應更加精確地評估氣候風險,構建更清晰的風險損失分布函數,同時關注氣候風險和傳統金融風險的加影響。他還提出,進一步拓展應對氣候風險的工具箱,包括風險預警模型、宏觀審慎政策、氣候信息披露等;關注應對氣候風險可能帶來的新轉型風險。
其五是加強對加密貨幣的監管。
華盛頓學院經濟系教授Rocío Suárez關注加密貨幣可能帶來的風險。她表示,面對本國貨幣貶值趨勢,很多發展中經濟體正在加大持有加密貨幣,但加密貨幣缺乏對投資者的保護,這些因素都帶來了加密貨幣可能催生的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她強調,應當進一步加強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尤其是對金融機構持有加密資產進行管理。
除以上五個重點關注領域外,多位專家提及,通過國際合作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經濟金融不確定性大幅上升,系統性風險加速積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Steven Barnett)在此間表示,儘管全球經濟在各種困境下顯示出了較強的韌性,但全球增長前景仍然低迷,特別是低收入國家,受到全球衝擊的影響更為嚴重。他呼籲通過國際合作增強集體抗風險能力。Rocío Suárez也強調,加強國際合作和信息共享可以幫助監管全球穩定幣。(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