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3 施政報告》中提出於合適的大灣區醫療機構(包括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策略性採購醫療服務,縮短市民輪候本港公立醫院服務時間。對此,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助理院長、國際醫療中心主管樊敬文博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醫院開展的長者醫療券服務、支援計劃和先導計劃已經為深港醫療合作打下了基礎,此次施政報告提出的策略性採購醫療服務,亦是深港醫療合作的探索,將進一步加深深港兩地醫療合作,便利大灣區患者就醫。
樊敬文首先感謝特首李家超和盧寵茂教授對港大深圳醫院工作的支持。樊敬文說,港大深圳醫院在疫情前已開展了長者醫療券服務,疫情中又推出特別支援計劃,疫情後再推香港醫院管理局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病人先導計劃,這些都為深港醫療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過由於先導計劃和支援計劃覆蓋範圍有特別限定,在推廣方面不一定特別全面,而此次推出的計劃將進一步加強深港兩地醫療合作。
樊敬文說,全面恢復通關後,已有很多香港居民到包括港大深圳醫院在內的內地醫療機構就診,這代表了港大深圳醫院醫療水平乃至深圳的醫療水平受到很多港人的認同。樊敬文透露,目前港府正與醫院就如何溝通服務、打通兩地患者信息等方面進行商討。而此前的先導計劃和支援計劃已經完成了有限度的患者信息對接,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樊敬文認為,特區政府策略性採購醫療服務也是深港醫療合作的探索,第一階段將試水一些簡單的檢查類、治療類服務,待計劃成熟、患者接受程度較高后,再拓展比較複雜的、風險較高的手術類服務。
樊敬文相信,港府在大灣區醫療機構策略性採購醫療服務,在方便患者灣區就醫的同時,也將推動兩地醫療人員的交往交流。「對於港大深圳醫院而言,這是件好事,說明港府對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認可。」」樊敬文希望利用兩地的交流經驗,解決內地及香港醫療存在問題,推動大灣區醫療更高質量發展。(記者 林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