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記者在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發展推廣宣講會上獲悉,僅2023年上半年,惠州市共引進大灣區產業協同項目809宗,投資額1534億元,10家港資企業在惠新增投資超100億元。同時,該市「灣區通辦」自助服務平台實現
22 個部門共 263 個事項終端辦理,設立8個「港澳服務專窗」,更大力度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居住生活、就學就業、投資興業。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在宣講會上致辭(攝影:盧偉)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蘇惠思,惠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濱,惠州市政協副主席、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市大灣區辦主任)吳欣等嘉賓出席活動。
惠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濱在宣講會上致辭(攝影:盧偉)
擔當「引進來 走出去」的雙向平台
當天的宣講會採用「線上+線下」聯動的形式舉行。線上邀請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企業、香港貿發局及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總商會、香港中華出進口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工業總會、香港中小企業協會等會員在線觀看。在線下,港人港企、青創人士、內地企業代表約300人現場參會。
陳潔玲在宣講會上表示,特區政府極為重視大灣區建設,一直與粵省政府及灣區各市政府保持緊密聯繫,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加強與各灣區城市在不同領域的互聯互通。
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發展推廣宣講會現場(攝影:盧偉)
近年來,隨着「灣區標準」、「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建築及相關工程專業的備案制度,以及「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政策措施,為香港的企業、人才、青年以至普羅大眾在灣區生活和發展帶來便利。與此同時,港府不斷向港人港企推廣大灣區建設的無限機遇,強化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溝通與合作。為在內地生活、就(創)業、投資的港人提供更多的支援。同時,港府鼓勵內地人才和企業善用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來港尋求更大的發展。
香港作為大灣區最國際化的城市,能擔當「引進來 走出去」的雙向平台。陳潔玲認為,香港和惠州可以在不同領域尋求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合作,共同發掘更大的灣區發展機遇。
王濱表示,惠州將一如既往為各界朋友在惠州投資興業提供政策支撐和優質服務。期待香港與惠州一同為在惠港人港企的投資發展、創業就業添磚加瓦。
在內地發生納稅義務自行享受協定待遇
近年來,惠州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把製造業作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推動經濟呈現向上向好發展態勢。就支持港澳高校參與惠州重點領域研發項目和「揭榜掛帥」項目等科技項目申報,惠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龍介紹稱,該市支持兩地共同開展科研技術攻關,重點領域研發項目中的重大項目單個項目定額資助200萬元,重點項目單個項目定額資助100萬元。對「揭榜掛帥」科技項目將按照發榜方實際支付揭榜方技術交易金額的20%予以資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港澳人才和團隊入駐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可享受辦公場地免租金、創業資金資助、住宿補貼、貸款貼息、比賽獎勵、交通補貼、推薦獎勵等八大優惠扶持政策,給予3年內不超過300平米的辦公場地免租金支持,提供開辦營業執照、免費法律諮詢等一系列配套服務。
就惠州面向港人港企稅收政策服務,國家稅務總局惠州市稅務局總會計師林瑜回應稱,根據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安排,在中國境內發生納稅義務的、需要享受協定待遇的非居民納稅人,採取「自行判斷、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查」的方式,可以在納稅申報時,或通過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申報時,自行享受協定待遇。
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從內地取得的各項所得,按照本安排規定在內地繳納的稅額,允許在對該居民徵收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稅收中抵免,但是抵免額不應超過對該項所得按照香港稅法和規章計算的稅收數額。(記者 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