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員 吳幼珉
香港GDP今年二季度同比增長1.5%,環比跌1.3%,經濟形勢不容太樂觀。
對外貿易萎縮
貿易轉口是香港經濟的支柱之一。而今年一、二季香港貨品出口分別下跌18.9%和15.3%;貨品進口則分別跌16.1%和14.6%,進出口連續六個月呈現持續下滑趨勢。貨物出口至美、歐、中國內地和亞洲其他國家同比均大幅下降。根據世貿估計,今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長將放緩至1.7%;而中國內地上半年貨物出口卻增長3.7%,進口減少0.1%。面對美西方經濟增長放緩,推行保護主義和對華敵視政策,香港這個轉口港發展國際貿易遇到的阻力和不確定性都會增加,對經濟的衝擊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這樣的態勢還可能長期持續。內地對外貿易保持強勁,香港卻幫不上忙,既有地緣政治因素,也反映本港在新環境中缺乏競爭力。
香港服務輸出在第二季同比上升22.6%,比第一季的16.6%升幅明顯加快。服務輸入繼第一季上升20.7%後,第二季也上升了30.2%;服務貿易逆差持續。
短期內,美國阻礙中國崛起的意圖不會改變,美國在香港製造事端的圖謀也不會改變。未來數年,香港對外經貿聯繫可能會受到美國干預,甚至港元與美元自由兌換都可能受到衝擊。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它對外經貿不能一直沿用過去的套路,要有新思維,需要面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特別是非西方市場。
消費放緩須提振
相對於政府消費開支和固定資本形成的表現,私人消費開支上半年錄得較快增長,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分別同比上升了13%和8.5%。總體來說,第二季度的消費和投資增長都比第一季度放緩,但仍可以部分對沖貨物出口減少的負面影響。
疫情過後,本地勞動市場情況改善、訪港旅客人數增加和消費券發放都有助私人消費,其中發放消費券對上半年GDP的貢獻可達1.3%。換言之,若不發放消費券,本地生產總值上半年或許只能錄得零增長。
不論美聯儲年內會否進一步加息,美息都會在較高水平維持一段時間。美元長期處於超低息水平和寬鬆貨幣環境卻提高了香港和其他一些經濟體的資產價格,往往並不能反映經濟的真實表現,聯儲局近年加息則打破不合理的平衡。美國虛擬經濟拉動的實體經濟促進了國內就業,而實現再工業化的企圖卻並不容易,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和挑起陣營對抗又都不利通脹回落,美息高企可能會維持一段較長時間。
當前恒生指數估值並不高,樓價卻反覆上升了多年,到近年才有所調整。近來,本地更有新盤折讓出售,加上香港土地和房屋供應可能持續增加,今年乃至未來數年,本地樓市難有起色。樓價回落會拉低居民消費意欲;估計在未來數年,每年發消費券可能成為香港經濟民生的新常態。
新一屆特區政府迎難而上,努力尋找新的發展途徑。港府稱有25家高估值企業將落戶香港,合共在本地投資超過170億港元,創造超過4000個就業機會。相關的努力能部分對沖外來不明朗因素的衝擊,也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動力,而具體的效果仍須通過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