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漢
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揭曉,美國共有136家公司上榜,中國(含香港、台灣)則有142家。香港雖有華潤、招商局、怡和等6間公司上榜,但真正由香港人一手創立的,只有長江和記實業,而且它還不是創新科技企業。看到這個排行榜後,筆者不免汗顏,因為香港應該做得更好。我們必須急起直追,用好「一國兩制」賦予的獨特優勢,培育更多本土500強企業,特別是創科企業,那才稱得上是國際大都會。
過往香港難以孕育一流的本地創科企業,與其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地產行業影響力過大有密切關係。租金、樓價過高讓年輕人難以儲錢追尋個人理想。為了解決問題,本屆政府積極造地建屋、興建簡約公屋、提供青年宿舍單位,目的是降低市民、包括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和創業成本,助他們輕裝上陣,釋放他們的創意,總體方針是對的。
其實,香港不是沒有發展創科的條件:我們擁有一流的金融體系,容易進行投融資;擁有五間百強大學,研發能力出眾;最近在《2023年全球初創生態系統報告》中,我們在新興初創生態系統排名全球第二和亞洲第一;我們還有兩大創科旗艦平台——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根據政府數據,過去一年,新進駐兩大平台的企業逾700家,當中逾100家來自內地和海外。香港具備這些優秀條件,實在不必妄自菲薄!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政府去年公布了《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做好頂層設計,為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進行宏觀布局;而《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亦提出多項具體措施,包括提出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積極引進重點企業、提出建立微電子研發院、研究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特別着重強化產學研平台建設,完善創科生態圈。
當前,香港的創科氛圍越發濃厚,無疑令人振奮。展望未來,希望香港的創科事業可以取得更大成績,讓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有更多香港本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