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2023年上半年,中美關係惡化,俄烏衝突持續,地緣政治格局進一步蛻變。
在美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6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美國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稱:「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我們始終寄希望於美國人民,希望兩國人民友好下去。」
中方關於布林肯訪華的新聞稿沒有稱雙方會談具「實質性」。相比較,關於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利文在維也納會晤的新聞稿,稱具「實質性」。
烏克蘭自6月初起,向俄軍發起反攻。在俄羅斯僱傭兵組織「瓦格納」發動兵變未遂,暴露俄軍方高層矛盾。二者相疊加,促使俄烏衝突加劇。
3月,沙特與伊朗和解,是地緣政治形勢緩和的卓越成就。但是,6月,印度總理莫迪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美印對付中國結成實際同盟,是地緣政治形勢惡化的突出表現。
主動應對複雜國際局勢
中國最高領導層審時度勢,進入7月,展現一系列主動應對中美關係惡化和地緣政治丕變的戰略部署。
7月4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表示:「中方建議擴大本組織國家本幣結算份額,拓展主權數字貨幣合作,推動建立本組織開發銀行。」筆者理解,這是應對美國在全球金融領域欲與中國脫鈎的戰略部署。
而在7月3日,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稱,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經國務院批准,決定自8月1日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不僅標誌着中國終於反擊美西方在半導體領域對中國封殺,而且揭開了中國應對美西方在創新科技及相關產業與中國脫鈎的戰略部署。
2023年下半年,無論中美關係還是俄烏衝突都進入重大轉折點。
目前美國對中國採取的策略是,以「密集外交」配合「激烈競爭」,財政部長耶倫和氣候特使克里訪華後,還會有其他部長經「中美雙方商定」訪華。一邊在與中方會晤中施加壓力爭取利益,一邊加快在創新科技及相關產業(半導體、人工智慧等等)與中國脫鈎。拜登內閣成員訪華,還有一個用心,即:企圖把中美關係惡化的責任推諉於中國。
7、8月中美關係如無進展,則9月在印度舉行二十國集團峰會、11月在美國召開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考驗中美關係。全球關注的焦點是中國領導人是否出席這兩個會議?如果出席則將以線上方式參加抑或親臨?如果親臨則是否與美國總統會晤?
美國須認清世界多極化現實
7月2日上午,第十一屆世界和平論壇在北京開幕。在主題為「發展中的多邊主義」的小組討論上,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前外交部長伊戈爾·伊萬諾夫發表主旨演講。
伊萬諾夫稱,國際形勢可能會更加危險。上世紀「冷戰」時,前蘇聯和美國等主要國家的政治和意識形態不一樣,在不同領域競爭,但是,在安全領域有一些保障以避免大的災難發生。當時美蘇簽署了各種各樣的條約和協定,涉及戰略武器、常規武器和核武器;還建立了安全合作組織等各種各樣的組織。但目前,各方沒有就不同的意識形態進行討論,也沒有任何實際的條約和協定,沒有辦法幫助避免誤判或任何不好後果,這是非常危險的。
伊萬諾夫所指出的當前國與國之間缺乏信任和溝通現象,基辛格同樣說過。在筆者看來,他們都沒有揭示現象背後的本質。
上世紀「冷戰」時期,美蘇對立但不存在利益格局的衝突,因為二次大戰已劃分美西方與前蘇聯東歐之間兩個陣營的勢力範圍,雙方各自堅守,沒有重新劃分的意欲。所以,那時美蘇核威懾對於雙方皆產生效果。
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是全球重心由西方向東方轉移,全球格局解構與重構涉及大國之間以及多個地區重要國家或國家聯盟之間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調整,核威懾未必阻止得了新冷戰向熱戰轉變。關鍵在於美國願意承認世界格局多極化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否則,中美關係將繼續惡化,俄烏衝突將升級和擴展。